唐代陶磁特展簡介
唐朝(618-906),這個饒富魅力、引人遙想的朝代,在藝術方面也成就輝煌,文學與繪畫皆留下膾炙人口的精彩作品。而十分貼近、並能具體反映當時人們生活與物質面相的唐代陶瓷工藝,又是何風姿呢?
提到唐代陶瓷,最為人所知的即是色彩炫麗奪目的唐三彩。此外,以陸羽《茶經》點名「類玉」之越窯為首的青瓷,與「似冰」之邢窯為首的白瓷,也承繼著六朝至隋代數百年來工藝技術的進展,逐漸發展出極為精美可觀的作品。另一方面,由於自西元九世紀左右開始,範圍最大可橫跨東亞至非洲的遠洋貿易興起,唐朝的陶瓷也與其他商品一同,隨著遠洋貿易的船隻運送到遙遠的異邦。正如「唐」本身予人深具活力與多元風貌的朝代印象一般,唐代陶瓷無論在外形、裝飾、品類等方面也都呈現了活潑、豐富的樣貌。以下將分別就唐三彩、白瓷、青瓷、與以長沙窯作品為基礎的唐代外銷瓷,分別作一些簡要的介紹。
(臺大藝術史研究所‧林容伊)
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鉛釉陶器,它在漢代鉛釉陶工藝基礎之上發展而來,以白色黏土作胎,以銅、鐵、鈷、錳等元素的礦物作釉料,經800°C左右低溫燒製而成,由於在窯爐裡燒成時各種金屬氧化物熔於鉛釉中並且向下流動,形成綠、藍、黃、赭等斑駁燦爛的彩色釉。所謂「唐三彩」泛指二種以上顏色的釉陶,並不一定只有三種顏色。
目前學界認為唐三彩的製作始於唐高宗時期(650-683年),七世紀下半葉至八世紀前半是其主要流行時期,以西安和洛陽兩地的唐墓出土數量最多,其主要是作為陪葬用的明器。燒造窯場集中在陝西、河南、河北等地。八世紀後半雖仍有燒造唐三彩,但作風與功能已與盛唐三彩不同。
唐三彩的發生、形成,初期作品如何,目前資料不多,陝西鄭仁泰墓(664年)出土的藍彩蓋紐,陝西富平縣李鳳墓(675年)出土的三彩盤與器臺都是早期三彩的重要例證。展品1三彩盤經比對,與鞏義市芝田二電廠66號墓(650-675)出土的三彩盤口壺的施釉作風一致,製作年代不會晚於七世紀末,或許從中可窺見初唐三彩的部分面貌。
(臺大藝術史研究所‧何姤霖)
白瓷
白瓷是在白色的胎土上施加透明釉,經高溫燒造的瓷器。中國白瓷的出現是從青瓷逐漸發展演變而來,雖然不少學者認為白瓷於北朝晚期已經出現,並且主張范粹墓(575)出土的白釉碗是有可靠紀年的早期白瓷,但是有學者認為這是用鉛釉低溫燒成的白釉陶,而非高溫燒成的白瓷器。嚴格來說,目前可視為白瓷製品的最早紀年墓資料,只能上溯至隋代安陽張盛墓(595年葬)出土白瓷俑。
目前在河北省邢窯、定窯,河南省境內的鞏縣窯、鶴壁窯、登封窯、滎陽窯等,山西省境內的渾源窯、平定窯,陝西的耀州窯,安徽的蕭窯都燒造白瓷,形成唐代瓷窯「南青北白」的局面。五代時期,白瓷的生產仍以北方地區為主,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河北定窯、河南鶴壁窯等。河北曲陽縣澗磁村定窯出土的五代白瓷器皿有盒、罐、碗、盤(展品6 白釉五花式口盤)等,釉色白中泛青,胎質細膩,器類式樣繁多,可見當時日益精進的生產品質。
(臺大藝術史研究所‧何姤霖)
青瓷
青瓷係指於胎體表面施加釉中含鐵,並以還原焰燒製而成的高溫陶瓷。其起源一說可上溯自商代(西元前16-11世紀)以高溫燒造的原始灰釉器。青瓷是隋唐時代生產陶瓷的大宗,它們承繼了南北朝時代的造型而有所變化。唐代燒造青瓷的地方很多,包括湖南長沙窯、江西洪州窯、浙江的越窯、婺州窯、甌窯和四川的邛崍窯、安徽的壽州窯等地,而以越窯最為出名,唐人陸龜蒙詩云:「九秋風露越窯開」即為例證。越窯青瓷的生產持續至宋代,其對釉色之美的追求也影響了宋代青瓷的樣貌。
本次展覽的青瓷展件中,可以見到釉色瑩潤,品質精良可視為「秘色瓷」的越窯青瓷作品;《茶經》中提及的,釉色偏黃的洪州窯作品;以及繪有褐綠彩紋飾,具四川特色的邛崍窯大罐;和安徽生產的壽州窯作品。
(臺大藝術史研究所‧易穎梅)
外銷瓷
唐代外銷瓷種類不少,包括了越窯青瓷、邢窯白瓷、鞏縣窯白瓷、北方白釉綠彩陶、長沙窯彩瓷和廣東窯系青瓷等作品。晚唐五代之際(九到十世紀),中國陶瓷的蹤跡已遍布亞非各地;日本、韓國、乃至西亞的薩馬拉(Samarra,位於今伊拉克境內)和非洲的福斯塔特(Fustat,位於今埃及境內)都有中國陶瓷的出土。
西元九世紀的「黑石號」(Batu Hitam)沈船,囊括了本次展覽中的多數作品,包括:越窯青瓷、邢窯白瓷、長沙窯釉下彩瓷等。從「黑石號」打撈的陶瓷組合和揚州唐城所出土的唐代陶瓷作品看來,黑石號的貿易路線很可能以揚州為起點,經廣州航向當時的西亞大商港尸羅夫(Siraf)。同一時期,亦有由唐輸出到日本的貿易瓷器;不過,有別於黑石號的陶瓷組合,從日本出土的唐代陶瓷中,雖有和揚州相仿的陶瓷組合,卻幾乎未見廣東窯系作品,因此可以推測,揚州是唐代向東西兩方輸出物資的匯聚之地,但日本和廣州的貿易關係則相對淡薄。綜觀唐到五代,亞非各大港口、城鎮,無論是日韓、薩馬拉、尸羅夫,或福斯塔特,其出土的中國陶瓷組合並無太大差異,這說明唐皇朝主控了外銷陶瓷種類的選擇權,和明清時期景德鎮窯接受歐洲訂單所生產的訂製瓷大不相同。
(臺大藝術史研究所‧易穎梅)
back t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