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因百先生作品年表】


 

鄭騫。《永陰集》(詞集)。1929。

鄭騫。《稼軒長短句校注》。燕京大學油印本。1939。

鄭騫。《校點南詞韻選》(與《紅蕖記傳奇》、《吳江三沈年譜》合刊)。1971。

鄭騫撰。《辛稼軒年譜》1938。台北市:華世,民國66年補訂本。

(清)吳歷撰,方豪,鄭騫同校。《天樂正音譜》。台北:郭若石刊行,民國39年。

鄭騫編。《詞選》。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41年。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民國77年新三版。

鄭騫編。《曲選》。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42年。台北:華岡,民國56年新一版。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民國75年新二版。

鄭騫編。《續詞選》。台北:中華文化,民國44年。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民國71年新一版。

鄭騫。《從詩到曲》。台北:科學,民國50年。台北:順先,民國65年再版。

鄭騫校訂。《校訂元刊雜劇三十種》。台北:世界書局,民國51年。

鄭騫。《宋刊施顧註蘇東坡詩提要》。台北:藝文,民國59年。

鄭騫。《景午叢編》(增編舊著《從詩到曲》,與《燕臺述學》合編)。台北:中華,民國61年。

鄭騫。《北曲新譜》十二卷。台北:藝文,民國62年。

鄭騫。《北曲套式彙錄詳解》二卷。台北:藝文,民國62年。

鄭騫。《談文學》。台北:三民國,民國62年。

鄭騫。《桐陰清晝堂詩存》(線裝本,收詩320首)。台北:藝文,民國64年。

鄭騫。(宋)陳與義撰,鄭騫校箋。《陳簡齋詩集合校彙注》(附《陳簡齋年譜》)。台北:聯經,民國64年。

中外文學編輯部編,鄭騫等撰。《中國古典文學論叢》。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民國65年。

鄭騫。《宋人生卒考示例》。台北:華世,民國66年。民國56年幼獅學誌抽印本。

(宋)蘇軾撰,(宋)施元之,(宋)顧景蕃註,鄭騫,嚴一萍編校。《增補足本施顧註蘇詩》四十二卷。台北縣板橋市:藝文,民國69年。

鄭騫編注。《唐伯虎詩輯逸箋注》。台北:聯經,民國71年。

鄭騫著。《陳後山年譜》。台北:聯經,民國73年。

鄭騫著。《宋南渡詞人研究》。台北:作者,民國73年。(亞東技術學院)

鄭鶱,方瑜等撰。《中國古典詩歌論集》。台北市:幼獅文化,民國74年。

鄭鶱校訂,張夢機等選註。《中國古典文學賞析精選》。台北市:時報文化,民國74年。(江南江北--唐詩;平林新月--詩選;曉風殘月--宋詞;春夢秋雲--詞選;沈醉東風--戲曲;閒情逸趣--明清小品;山水幽情--小品文選;寒山秋水--王維詩文選;南山佳氣--陶淵明詩文選;雪泥鴻爪--蘇東坡詩詞文選;一竿煙雲--鄭板橋詩詞文選;小橋流水:元曲)

鄭騫校訂,朱梅生選註。《寒月松風唐人五言絕句選》。台北市:遠景,民國74年。

鄭騫校訂,朱梅生選註。《江帆千里唐人七言絕句選》。台北市:遠景,民國74年。

鄭騫著。《清晝堂詩集》。台北:大安,民國77年。

鄭騫等著。《喻世明言》。台北市:天一,民國80年。

鄭騫著。《永嘉室雜文》。臺北市:洪範,民國81年。

鄭騫著。《龍淵述學》。台北:大安,1992。


期刊報紙文章

鄭騫。〈馮惟敏及其著述〉。《燕京學報》。1940。

鄭騫。〈宋刊施顧註蘇東坡詩概述〉。《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3卷1期(民國59年1月),頁10-16。

鄭騫。〈謝安的夢與王安石的詩〉。《中國文選》34期(民國59年2月),頁47-54。

鄭騫。〈「北曲套式彙錄詳解」序論〉。《大陸雜誌》42卷10期(民國60年5月),頁24-26。

鄭騫。〈中國文學的精義〉。《新文藝》183期(民國60年10月),頁14-23。

鄭騫。〈永嘉室札記 (上)〉。《書目季刊》7卷1期(民國61年9月),頁23-30。

鄭騫。〈永嘉室札記 (下)〉。《書目季刊》7卷2期(民國61年12月),頁17-24 。

鄭騫。〈詩人的寂寞〉。《中國文選》69期(民國62年1月),頁35-46。

鄭騫。〈碑帖考證十三則〉。《圖書季刊》3卷4期(民國62年4月),頁1-10。

鄭騫。〈影印宋刊施顧註東坡詩要旨〉。《書和人》211期(民國62年5月),頁5-6。

鄭騫。〈論北曲之襯字與增字〉。《幼獅學誌》11卷2期(民國62年6月),頁1-17。

鄭騫。〈陳簡齋傳〉。《幼獅月刊》38卷1期(民國62年7月),頁17-22。

鄭騫。〈元雜劇異本比較(第一組)〉。《國立編譯館館刊》2卷2期(民國62年9月),頁1-45。

鄭騫。〈元雜劇異本比較(第二組)〉。《國立編譯館館刊》2卷3期(民國62年12月),頁91-138。

鄭騫。〈杜甫的生日〉。《幼獅月刊》39卷1期(民國63年1月),頁7-9。

鄭騫。〈從後山詩中的黑黃白說起〉。《中外文學》3卷5期(民國63年10月),頁8-18。

鄭騫。〈再論陳後山詩中的黑雲黃槐白鳥〉。《中外文學》3卷6期(民國63年11月),頁38-39。

鄭騫。〈元雜劇異本比較〉。《國立編譯館館刊》3卷2期(民國63年12月),頁1-46。

鄭騫。〈永嘉新札〉。《書目季刊》8卷3期(民國63年12月),頁59-66。

鄭騫。〈二十八宿宿字及亢氏觜三字讀音考〉。《中華文化復興月刊》8卷5期(民國64年5月),頁34-38。

鄭騫。〈永嘉新札之餘〉。《書目季刊》9卷3期(民國64年12月),頁3-12。

鄭騫。〈有關唐彥謙之札記六則〉。《東吳文史學報》1期(民國65年3月),頁2-7。

鄭騫。〈八風彙考〉。《人文學報 (輔仁)》5期(民國65年5月),頁147-186。

鄭騫。〈元雜劇異本比較(第四組)〉。《國立編譯館館刊》5卷1期(民國65年6月),頁1-39。

鄭騫。〈杜甫贈蘇渙詩的「昨夜舟天接」〉。《幼獅月刊》44卷3期(民國65年9月),頁61-63。

鄭騫。〈元雜劇異本比較(第五組)〉。《國立編譯館館刊》5卷2期(民國65年12月),頁1-59。

鄭騫。〈陳後山傳〉。《中華文化復興月刊》9卷12期(民國65年12月),頁79-84。

鄭騫。〈窺天偶錄〉。《幼獅學誌》14卷1期(民國66年2月),頁76-90。

鄭騫。〈蘇東坡的陽關曲〉。《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0卷4期(民國66年4月),頁6-8。

鄭騫。〈西廂記版本彙錄補遺〉。《幼獅月刊》45卷5期(民國66年5月),頁47-48。

龍淵中隱。〈搬家詩話〉。《聯合報》1977年6月4日,12版。

鄭騫。〈生查子「去年元夜時」的作者〉。《聯合報》1977年7月5日,12版。

鄭騫。〈再談朱淑真的詩詞〉。《聯合報》1977年8月13日,12版。

龍淵中隱。〈此身已愧須人扶〉。《聯合報》1977年9月2日,12版。

鄭騫。〈陶淵明時運詩之「宇曖微霄」與蟬聯句法〉。《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10卷2期(民國66年12月),頁7-11。

鄭騫講。〈元雜劇中的幾個問題〉。《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卷1期(民國67年1月),頁73-76。

鄭騫。〈古今誹韓考辨〉。《書目季刊》11卷4期(民國67年3月),頁3-22。

鄭騫。〈今誹韓考辨〉。《中外文學》7卷8期(民國68年1月),頁28-54。

鄭騫。〈題畫詩與畫題詩〉。《中外文學》8卷6期(民國68年11月),頁5-13。

鄭騫。〈金代畫家武元直及其赤壁圖〉。《書目季刊》13卷3期(民國68年12月),頁3-12。

鄭騫。〈謝安的夢與王安石的詩〉。《文學思潮》6期(民國69年1月),頁143-150。

鄭騫。〈陳後山年譜 (上)〉。《幼獅學誌》16卷2期(民國69年12月),頁124-182。

鄭騫。〈陳後山年譜(下)--(附1.後山詩輯評 2.陳亞之事跡彙考 3.陳亞之詩存)〉。《幼獅學誌》16卷3期(民國70年6月),頁94-149。

鄭騫。〈景印宋本五臣集注文選跋〉。《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14卷1期(民國70年6月),頁58-59。

鄭騫。〈「南朝詩研究」序〉﹝王次澄著﹞。《書和人》511期(民國74年2月2日),頁2。

鄭騫。〈「宋南渡詞人」序〉。《書目季刊》19卷2期(民國74年9月),頁53。

鄭騫。〈朱敦儒生卒年歲彙考〉。《臺大中文學報》1期(民國74年11月),頁13-22。附: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有關朱敦儒資料十條,頁18-22。

鄭騫。〈夏[蔚如]著「清宮詞」序〉。《傳記文學》48卷5期=288期(民國75年5月),頁65。

鄭騫。〈唐碑七種考證〉。《新亞學報》15期(民國75年6月),頁1-25。

鄭騫。〈唐詩「長句」考〉。《東吳文史學報》(民國77年1月),頁109-112。

鄭騫。〈詩與我〉。《聯合報》1988年12月24日,第21版。

鄭騫。〈身處艱難氣如虹,臺靜農先生的人格書藝與詩情上靜農元白之書畫〉。《聯合報》1990年11月24日,29版。

鄭騫。〈八十自述〉。《聯合報》1991年7月31日,25版。(精深雋雅‧縱浪大化鄭騫先生紀念特輯)

鄭騫。〈已巳穀雨後七日晨興偶作二首〉。《聯合報》1991年7月31日,25版。

鄭騫。〈因百小品(三帖)〉。《聯合報》1992年1月10日,25版。(鄭騫先生未刊稿)

鄭騫。〈是以君子遠庖廚也〉。《聯合報》1992年1月11日,25版。(此為聯合報刊鄭騫先生未刊稿因百小品(下)之三)

鄭騫。〈「清宮詞」序〉。《書和人》545期(民國75年6月7日),頁2。

 

 
   

鄭因百教授傳略古典詩詞創作:《桐陰清晝堂詩存》與《清晝堂詩集》
雜文、序跋、新詩:《永嘉室雜文》古典詩研究與箋注|詞的研究、箋注與選本
曲學等之研究與編訂《龍淵述學》與文史雜著評介、賀壽與懷思

 
    意見箱:tul@ntu.edu.tw 聯絡電話:(02)3366-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