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青釉綠褐彩題詩枕

唐-五代 (約9世紀-10世紀中後期)
長15.2公分,寬9.5公分,高7公分

  湖南長沙窯作品與北方邢窯系白瓷、浙江越窯系青瓷同被視為是晚唐時期(約9-10世紀),中國對外貿易瓷重要項目之一,出土遺跡遍及日本、朝鮮半島、菲律賓、印尼、泰國、斯里蘭卡、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埃及等地,於中國本地出土的長沙窯瓷器現況反較不多。

  展出的三枕應為晚唐五代時期(約9世紀-10世紀中後期)中國湖南省長沙窯作品,器形小而高,皆屬圓角箱型,前低,枕頂板內凹,兩端微翻出四方圓角。胎土呈灰白色,四側頂部以薄板蓋貼,中空,側板有空氣孔一個。外部通體施釉未及底,其中兩件為白釉綠彩,雖是釉下彩但較具失透性,與中東地區的錫釉器有類似效果。一般長沙窯作品的燒成溫度約是1100-1200度左右,屬高溫氧化焰燒成,綠彩由銅金屬燒成,褐彩則由鐵金屬燒成。綠彩原料在高溫下易流散,褐彩原料色彩則較穩定、線條流暢,適合勾勒以及題寫文字,如本次展出的綠褐彩題詩枕(圖1)。

 


圖1 青釉綠褐彩題詩枕題詩

 

  瓷枕在唐代,除長沙窯作品,可見到三彩、黑釉、褐釉等釉色,法門寺地宮也出土有水晶枕,彼此器形、高度並不一致。關於唐代這類小枕的用途,目前有脈枕、屍枕、書枕、旅枕等說法,但皆因缺乏有力證據而未成定論。[1]

(臺大藝術史研究所‧余玉琦)

 

[1] 以上三件長沙窯瓷枕說明,引用資料參見:三上次男,〈長沙銅官窯磁─その貿易陶瓷的性格と陶瓷貿易〉,收於橿原考古學研究所附屬博物館編,《貿易陶瓷─奈良‧平安の中國陶瓷》(京都:臨川書店,1993),頁250-261;蕭湘,〈長沙銅官窯〉,《中國陶瓷全集》(京都: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美乃美,1980),第8卷,頁158-162;長沙市文化文物組,〈唐代長沙銅官窯址調查〉,《考古學報》,1980年1期,頁67-96,145-160;馮先銘,〈從兩次調查長沙銅官窯所得到的幾點收穫〉,《文物》,1960年3期,頁71-74;湖南省博物館,〈長沙瓦渣坪唐代窯址調查記〉,《文物》,1960年3期,頁31-32,67-70,84;謝明良,〈日本出土唐宋時代陶瓷及其有關問題〉,收於《貿易陶瓷與文化史》(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2005),頁37-65。


回展覽品目錄

  系列活動:系列一 漢唐陶俑特展系列二 宋代茶盞特展系列三 漢代陶器特展|系列四 唐代陶瓷特展

本網站之所有圖文內容授權為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及原著作人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或擷取使用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若有疑問或建議,請洽詢圖書館推廣服務組。電話:(02)3366-2330,email:tulce@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