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長沙窯破片
唐(9世紀)
中國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窯窯址採集
灰胎,破片背面(原器內壁)未施釉,有轆轤拉坯痕跡。破片正面(原器外壁)飾以模印貼花,原來很可能為先施掛青黃釉以後,在貼花處以沾浸的方式飾以團扇形褐釉斑塊的壺、罐類(圖1),中國湖南省長沙銅官鎮一帶的長沙窯流行類似作法。
河北省石家莊市振頭村元和七年(812年)墓曾出土長沙窯貼花人物執壺[1],雖然沒有褐斑裝飾,但為長沙窯模印貼花壺罐類最早的紀年器;浙江省寧波遺址的唐代文化層下層出土褐斑貼花壺,較出有自銘「大中二年」(848)青瓷碗的上層為早[2];安徽省巢湖市伍賈大隊庵門村唐會昌二年(842)伍府墓,也出土一件長沙窯褐斑貼花壺[3];綜合來看,褐斑模印貼花裝飾的壺罐類,可能出現於九世紀初期,盛行於九世紀前半。此外,長沙窯此種在模印貼花裝飾上飾以褐釉團塊的裝飾手法,很可能為仿效當時金銀器上的銀鎏金裝飾效果。
(臺大藝術史研究所‧林容伊)
[1] 石家莊市文物保管所(孫振祥),〈石家莊市振頭村發現唐代貼花人物瓷壺〉,《考古》,1984年3期,頁283。
[2] 林士民,〈浙江寧波出土的長沙窯瓷器〉,《湖南考古輯刊》,第4集(1987),頁162-170。
[3] 益友,〈談談安徽出土的長沙窯瓷器〉,《湖南考古輯刊》,第4集(1987),頁156-159。

回展覽品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