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1919-1969)是現代中國自由主義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臺灣民主運動的重要啟蒙者,也是分析哲學在臺灣的先驅。殷先生長期任教於臺灣大學哲學系,他生前大量購置各種人文社會科學英文書籍,去世後,大部分藏書捐贈給臺大。在1970、80年代,臺大缺乏優質的西文新書,這些贈書廣為學子利用。本次展品除了殷先生具有代表性的贈書,還包括罕見而具特殊意義的殷先生著作原本,藉以紀念這位對臺大、臺灣有重要貢獻而歷經苦難的歷史性人物。



生平背景

殷海光先生,湖北黃岡人,是現代中國自由主義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也是臺灣民主運動的先驅和重要思想啟蒙者,也是分析哲學在臺灣的先驅。殷先生於1949年開始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1965年被迫停止授課,僅維持臺大教授的名義,直至1969年9月去世。殷先生實際應該出生於1916年,但他生前一直以1919年為生年,享年不過五十。

殷海光原名福生,出身於一個特殊的家庭。他家原是舊式讀書人,以教書為業,伯父殷子衡於清末參加革命,遭逮捕下獄數年,期間因緣際會開始信仰基督教,父親殷子平受到影響,與兄長一起成為聖公會牧師,殷先生就是在黃岡的教會環境中長大的。殷先生中學時對邏輯和哲學發生興趣,大學就讀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爾後進入該系研究所。在研讀哲學之餘,殷先生也對實際的政治社會問題有深刻關懷,抗戰後開始發表有關言論,曾擔任中央日報主筆。

特色思想

殷海光年輕時的思想特色是堅決反對共產主義,支持國民黨,但也深受五四運動自由民主科學思潮的影響。他從1949年開始堅定站在自由主義的立場,不但反共,也反對國民黨內的威權主義。他在該年來臺灣,並參加《自由中國》雜誌。《自由中國》是中國大陸來臺自由主義者所辦的刊物,闡述自由民主的理念,批判獨裁體制,在1950年代的臺灣有很大的影響力,殷先生是最主要的作者。1960年,《自由中國》發行人雷震因為籌組中國民主黨被捕,雜誌停辦,殷先生失去言論舞台,甚至無法在學校中演講,但他的思想已成為華文世界的重要資產。

殷海光在臺大任教期間,除了以政治論說知名,專業上也投入邏輯和科學哲學的教學研究。他有旺盛的求知欲,大量購買各種哲學、人文學和社會科學的英文書籍,其中有些是朋友和在美國的學生贈送的。殷先生身後遺有一千多本英文書籍,大都是精裝本,當時臺灣的教授收入微薄,殷先生以一己之力,購藏大量新而重要的英文典籍,是極其罕見的。殷先生去世後,殷家將他大部分的藏書捐贈給臺大,共862本,主要就是上述的英文典籍。

在1970、80年代,臺大的圖書收藏駁雜,缺乏優質的西文新書,殷先生的贈書大大提升了臺大人文社會科學書籍的收藏水準,廣為學子利用。

殷海光是具有多方關懷的思想家,他的藏書可說反映了他的心靈地圖。我們把他的主要贈書分作五個類別,各選數本展出。這五類是:

(1) 自由主義思想家
(2) 邏輯、知識論、科學哲學
(3) 人文學
(4) 共產主義與國際情勢
(5) 社會科學

殷先生讀書時,習慣在書頁以中英文寫下摘要或評論,他的字跡清朗而時有拙趣,本次展覽也將展示部份留有殷先生眉批的扉頁,讓讀者能親自感受先人遺澤。

殷先生思緒敏捷,勤於筆耕,據說他在1950年代所寫的評論文章就達百萬字。本館藏有若干罕見而具特殊意義的殷先生著作原本,也藉此機會展出,希望有助於大家對他的認識。 (下載書單

作為自由主義思想者,殷海光收藏不少自由主義思想著作。他最重視的思想家有羅素(Bertrand Russell)、海耶克(Friedrich Hayek)、卡爾.波柏(Karl Popper)及博蘭霓(Michael Polanyi),他們不僅對自由主義有貢獻,也分別是哲學和社會科學的大家。

My Philosophical Development

出版年:1959
條碼號:1063057

這是羅素(Bertrand Russel, 1872-1970)的學思回憶錄。羅素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知識界領袖,也是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殷海光中學時就崇拜羅素,鑽研他的著作,往後一直受到他的數理邏輯研究和自由解放思想的啟發。殷海光藏有很多他的著作。殷先生對羅素的推崇也幫助帶動了臺灣戰後早期的羅素熱。

Personal Knowledge : Towards a Post – Critical Philosophy

出版年:1964
條碼號:1063175

這本《個人的知識》是匈牙利裔學者博蘭霓(Michael Polanyi, 1891-1976)有關科學哲學的代表作。博蘭霓是一位奇才,原來是醫生,在化學、經濟學、哲學領域都有創造性的貢獻。他也是重要的自由主義思想家,對自由的知識和公共效益做了深刻的說明。《個人的知識》於1958年出版,在1960年代的臺灣,知道博蘭霓的人很少,由於殷家的贈書,臺大應該是最早有其著作的機構。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出版年:1950
條碼號:1063318

這本《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是卡爾.波柏(Karl Popper, 1902-1994)的名著。波柏出身奧地利,是二十世紀影響最大的科學哲學家和自由主義思想家之一,殷海光在學術和政治社會問題上關心的範圍跟波柏一致,他很注意波柏的作品。

這是殷海光在哲學上的專業領域,他在這方面的藏書很多,而且多數是當時最先進的著作。 殷海光在 Aspects of Scientific Explanation, and Other Essay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有許多眉批,其中右下角的圖型成為他1966年4月8日最後一次公開演講〈人生的意義〉的重要素材。

Language, Truth, and Logic

出版年:1946
條碼號:1063021

這是英國邏輯實證論代表人物艾耶爾(A.J. Ayer, 1910-1989)的名作 《語言、真理與邏輯》。邏輯實證論是二十世紀前期分析哲學的主流思想,殷海光藏書中分析哲學的著作很多。

Aspects of Scientific Explanation, and Other Essay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出版年:1965
條碼號:1063308

這本《科學解釋的諸面向與其他科學哲學論文》是德國科學哲學家韓培爾(Carl Hampel, 1905-1997)的名作,殷海光在本書中有許多眉批。這本書出版於1967年,在殷家把殷海光藏書捐贈給臺大圖書館時,是很「尖端」的著作。
‧左圖:頁面右下角的圖型即為殷海光1966年4月8日最後一次公開演講〈人生的意義〉的重要素材
‧右圖:截自潘光哲編《沒有顏色的思想—殷海光與自由主義讀本》 (台北:臺大出版中心,2018),P.275。

 

殷海光也收藏不少哲學以外的人文社會科學英文著作。人文學方面,以歷史和一般思想為主,他也對歷史知識論有興趣。


The Progressive Historians : Turner, Beard, Parrington

出版年:1968
條碼號:1027305

The Waning of the Middle Ages : a Study of the Forms of Life, Thought, and Art in France and the Netherlands in the XIVth and XVth Centuries

出版年:1954
條碼號:3488277

殷海光不是象牙塔型的學者,他長期關心共產黨和冷戰的問題,藏書中也有這方面的著作。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Bolshevism : a Critical Analysis

出版年:1948
條碼號:1063304

Memoirs (1925-1950)

出版年:1969
條碼號:1063389

殷海光顯然是臺灣最早重視社會科學的人文學者之一。他對社會學和人類學特別有興趣,他的評論和思想著作中,也運用了這方面的觀念。

The Mind of Primitive Man

出版年:1965
條碼號:1062912

殷海光的專業領域雖然是邏輯和哲學,但他很注意社會科學,藏書中頗有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著作,這些贈書對1970、80年代的臺大學生幫助很大。這本是美國人類學重要奠基者鮑亞士(Franz Boas, 1858-1942)的著作,1911年初版,1938年修訂,該書挑戰傳統從種族主義和優生學觀點來看待種族與文化關係的思維。

Ideology and Utopia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出版年:1954
條碼號:1063049

這是德國社會學家曼海姆(Karl Mannheim, 1893-1947)的知識社會學經典作英譯本,探討「意識形態」和烏托邦心態的問題。殷海光對這本書下了不少工夫,書上有很多註記批語。殷海光自己很注意「意識形態」的問題,把它譯為「意締牢結」。

臺大圖書館藏書中,有若干具有特殊意義的殷海光著作版本,特別展示於此。

邏輯基本

出版年:1948
條碼號:2957368

殷海光一生雖然只有短暫的50年,但筆耕勤快,留下大量的著述。他除了著書,撰寫學術論文和評論文字,還翻譯了不少書。這本《邏輯基本》是Frank Chapman和Paul Henle 所著The Fundamentals of Logic的譯本,共四百多頁,是殷先生唸高中時翻譯的,初版於1937年。這裡展出的是1948年的正中書局版。

馬克斯主義與實際政治

出版年:1948
(本書為電子書

殷海光從1945年開始進行大量撰述,早期著作以探討中國共產黨與共產主義的問題為主,他的自由主義思想就是從這個探索中慢慢產生的。這本有關共產主義的小書於1948年由上海民主出版社出版,原本藏於國家圖書館,本館有電子檔。此書極為罕見,迄今沒有出現在任何殷海光的著述目錄中,到目前仍不為研究殷海光的學者所知。

〈大江東流擋不住〉

出版年:1960

此為《自由中國》第23卷第5期社論。《自由中國》是由國民黨內和親國民黨的自由主義者於1949年11月所創辦的雜誌,以胡適(1891-1962)為發行人,實際負責人則是雷震(1897-1979)。殷海光是《自由中國》的主要作者,該刊許多社論都是他寫的,他自己最重要的文章也大都刊載於《自由中國》。〈大江東流擋不住!〉是《自由中國》最後一期—第23卷第5期的社論,也是殷海光的最後一篇政治論述大文字,此後他就失去討論公共議題的空間了。

《自由中國》創辦的目的是希望在共產黨奪取中國政權之際,探討和鼓吹自由民主思想,作為中國復興的基礎。但《自由中國》的主張和1950年代的臺灣極力「黨國化」的方向背道而馳,《自由中國》與國民黨的關係很快惡化,終至決裂。雷震於1958年和臺灣本土政治人物籌組「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積極從事民主運動,到1960年籌組新黨「中國民主黨」,掀起二二八事變後臺灣的第一波民主浪潮。1960年9月4日,也就是《自由中國》第23卷第5期出版後三天,雷震以「知匪不報」、「為匪宣傳」等名義被捕,最後被判處十年徒刑,《自由中國》就此停刊。

殷海光沒有參加組黨運動,但寫了社論〈大江東流擋不住!〉聲援此事,表示民主如大江之東流,是擋不住的。臺灣在法制上的自由民主化完成於1992年,殷海光如果知道他的預言可以在身後二十多年實現,應該會感到安慰的。

明信片兩款

  

印章一種

「自由的倫理基礎有而且祇有一個:把人當人。」 —原載《文星》,期96(台北:1965年10月1日)

我們從本館典藏殷海光的手稿中,找到散落在不同文件中的「把」、「人」、「當」、「人」四字,以殷先生的字跡還原他最知名的佳句,歡迎您將戳章蓋於摺頁背面的蓋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