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邦媛教授(1924-2024),為本校外文系名譽教授,學殖深厚、視域廣闊、講授生動,開啟無數學子的識見與胸襟,桃李滿天。她畢生推動臺灣文學與其外譯工作,成果斐然,對臺灣文學、文化的國際化,貢獻卓著。晚年自傳《巨流河》出版後,風靡華文世界。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亦如巨流河般,源遠流長。茲以此展紀念齊教授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卻又燦爛奪目的一生。
主辦單位|臺大圖書館特藏組、推廣服務組
活動洽詢|臺大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 (02) 3366-4551 ✉ tulce@ntu.edu.tw
* 文字參考自柯慶明教授

本校外文系齊邦媛教授(1924-2024),早歲就讀武漢大學哲學系、外文系,師從朱光潛、吳宓等先生。1947 年來校任外文系助教,婚後隨夫赴臺中,任教於臺中一中、中興大學、靜宜大學,並兼故宮英文秘書。1969年創辦中興外文系,任首屆主任。1970 年兼臺大外文系教職,1972 年轉任國立編譯館人文社會組主任,推動多項經典編譯計畫,1975 年完成《An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Taiwan 1949-1974》風行數十年,1977 年返回臺大專任外文系教授,先後應美國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德國自由大學之邀,客座講授臺灣文學,1988 年自臺大退休,獲頒名譽教授。1992 年任《The Chinese PEN》主編,其後繼續推動當代文學作品的外譯計畫。2009年其自傳《巨流河》出版,風靡華文世界,獲亞洲出版獎首獎等諸多獎項。
齊教授以其文學功績,先後獲頒五四獎文學交流獎、國家二等卿雲獎章、一等景星勳章、總統文化獎文藝獎,本校、中興大學、佛光大學等亦先後授予榮譽博士。

⋄ 1924-2004年 ~ 齊邦媛教授自書
⋄ 2004-2024年 ~ 館方整理
- 獲國家二等卿雲獎章。
- 捐贈藏書至臺灣大學臺文所,成立「齊邦媛圖書室」。
- 出版與王德威合編《最後的黃埔:老兵與離散的故事》(麥田)。
- 出版《ㄧ生中的ㄧ天:齊邦媛散文集》(爾雅)。
- 始撰《巨流河》。
- 主講《我對臺灣文學與臺灣文學研究的看法》(DVD 由臺大出版中心出版)。
- 出版與王德威合編施叔青《City of the Queen: A Novel of Colonial Hong Kong 香港三部曲》、陶忘機主編《Indigenous Writers of Taiwan: An Anthology of Stories, Essays, and Poems 原住民文學》(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主編《吳魯芹散文選》(洪範)。
- 出版與王德威合編吳濁流《Orphan of Asia 亞細亞孤兒》、平路《Love and Revolution 行道天涯》、朱天心《The Old Capital 古都》(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出版與王德威合編張貴興《My South Seas Sleeping Beauty 我思念的長眠中的南國公主》、郭松棻《Running mother and other stories 奔跑的母親》(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出版《巨流河》(天下文化)。
- 獲第五屆總統文化獎文藝獎。
- 中興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
- 佛光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
- 出版《巨流河》簡體中文版(北京三聯書店)。
- 《巨流河》獲得亞洲出版獎最佳著作類首獎。
- 臺灣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 在臺灣大學與林文月對談「百年河山」。
- 出版《巨流河》日文版(作品社)。
- 《巨流河》獲得第二屆在場主義散文獎、第九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以及新浪中國好書榜十大好書。
《巨流河》獲得第七屆文津圖書獎。
出版《洄瀾:相逢巨流河》(天下文化)。
馬英九總統頒贈一等景星勳章。
印第安納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該校孟世安校長(Michael McRobbie)親自赴臺灣頒發。
3 月 28 日凌晨 1 時逝世,終年 101 歲。

齊教授最早的自我定位是文學教師與文學評論者,因而首先出版的《千年之淚》與《霧漸漸散的時候—臺灣文學五十年》,都是評論集,其中有綜述,有對個別作家、作品的討論,她也因此備受肯定,被譽為臺灣文學的知音。散文集《一生中的一天》出版於她自臺大外文系退休之後,2017 年再出版《一生中的一天—散文日記合輯》和《霧起霧散之際》。

齊教授蓄積在心半世,兼具國事、家事的自傳《巨流河》,經過屢次的修改重寫,終於在2009年出版,書出立即風靡。
2010 年北京三聯書店出簡體版,2011 年由池上貞子與神谷まり子合譯日文版,英文版由陶忘機 (John Balcom)翻譯為《The great flowing river : a memoir of China, from Manchuria to Taiwan》,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2021 年車慧文和王玉麒同譯為德文版《Der Mächtige Strom: Eine Lebensgeschichte von der Mandschurei bis nach Taiwan Hardcover》。

《巨流河》出版後,引起廣大回響,評論眾多,要求訪談的來函與讀後興感的讀者來信,多達六百封以上,因而齊教授決定將部分的評論、訪談與來函匯聚一帙,取名為《洄瀾‧相逢巨流河》,以示出於眾手,同心異響,相互引生,自然成勢,卻意態悠深,是為時代對話的絕佳見證。

齊教授專攻的原是西洋古典文學與英國文學史,在外文系授課亦以此為主。但在擔任國立編譯館人文組主任時,既推動馬克吐溫作品的中譯,亦為了將中華民國在臺灣的文學,推介給廣大的外國讀者,遂開始了她對臺灣當代文學的研究與翻譯。首先編成的是與華盛頓大學合作出版的《中國現代文學選集 An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其後復應邀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小說卷,同時參與《The Chinese PEN》的編輯工作,並於 1992 至 1999 年任主編之責。另外亦編有《中英對照讀臺灣小說》、《最後的黃埔》及《吳魯芹散文選》等選集,後來更與王德威合作推動臺灣文學具代表性作品如《城南舊事》等的外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