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B.C.202-A.D.8)陶馬
高105公分
馬自古以來,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馬匹的管理,早自周代,已有「馬政」的記載。秦漢時,朝廷設有完整的馬政管理機構,以「太僕」之職掌管全國馬匹,從出土的張家山漢簡,詳細記載了漢初的馬政,明確規定馬匹的飼養方式、損失馬匹及馬匹破壞莊稼的補償方法、馬匹的登記、對於馬匹擁有者的身份限制及禁止馬匹流出關外等規定。
本展品尺寸較大,從馬背上的範線觀察,馬的頭、身及腿是接合後,再左右合模燒製而成。馬的雙耳豎起,雙眼圓睜,鼻翼鼓張,張嘴似作嘶鳴狀,整體頭部的肌肉刻畫,相當細緻。軀幹肌肉表現結實,體態雄健,自頭部、後頸、馬背至臀部的線條極為流暢,尾部末端挽結上揚,馬右前足提起,似乎正準備要騰躍奔馳。
類似的陶馬,曾出土於陝西咸陽楊家灣與江蘇徐州獅子山的西漢墓葬,據此推測,本展品的年代為西漢時期。
(文:吳瑞真;攝:林毓勝)
參考書目
- 臧知非,〈張家山漢簡所見漢初馬政及相關問題〉《史林》2004:6。
- 陝西省文管會、博物館、咸陽市博物館、楊家灣漢墓發掘小組,〈咸陽楊家灣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7:10。
- 徐州博物館,〈徐州獅子山兵馬俑坑第一次發掘簡報〉《文物》198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