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a

西晉(A.D.265-316)男俑
高23.7公分

中國早在春秋末戰國已經開始出現以俑陪葬入壙,如春秋末戰國初山東省臨淄郎家莊一號墓,出土有數件男女加彩俑。西晉時期仍然承襲漢代以來以俑陪葬的傳統,同時也常見模仿自生活用具的器形及家畜與人俑,其作品的造型與種類組合是我們理解當時生活器用很好的材料。

本展品是前後合模製成,身型短小,呈站立狀。頭戴尖帽,頭型比例稍大,眼尾上吊,表情單調。雙手置於胸前,右高左低,右手食指向天,手勢有何意涵不明。上衣無領,腰間飾帶,著褲裝,衣著表現簡潔。人俑兩腿呈介字形,這是西晉陶俑普遍的特色。胎色青灰。河南洛陽西晉墓出土有類似作品。
(文:翁宇雯;攝:廖佐惠)

參考書目

  • 山東省博物館,〈臨淄郎家莊一號東周殉人墓〉《考古學報》1977:1。
  • 佐藤雅彥,《中國?土偶》(東京:平凡社,1965)。

008b

西晉(A.D.265-316)馬俑
高32公分

馬不只可供騎乘與馱載,也常在戰場上為人立勳功,與人類有親密的關係。中國自殷周時代開始即有埋設車馬於墓道或專用車馬坑的習慣,著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坑甚至可見等身大小的陶馬陪葬。

本展品由前後合模而成,尺寸不大,作站姿,靜立無動態,造型簡單樸拙,體態肥壯,肌肉豐隆,四肢穩健有力。低首、睜目、閉口,鬃毛齊整,馬尾末稍微翹,雙耳間飾一突出寶珠狀物。馬身有鞍無蹬,障泥設於馬鞍之下,垂懸馬腹兩側作檔泥之用。胎色青灰色,底下施付化妝土。
(文:翁宇雯;攝:廖佐惠)

參考書目

  • 富田哲雄,《陶俑》(東京:平凡社,1998)。

回展覽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