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首微垂,口部略張,眼部凸起,鼻部略有破損,雙耳豎起,四足無刻劃蹄形,直接與一長方型底板相連,不見馬尾形象。馬鬃無細部表現,僅於馬頸部位以概括性的長方條來表示。馬身健壯,但四腿略短,馬身無安置馬具,僅於馬背上覆蓋一塊厚布,與高大健美的儀仗隊馬俑有所區別。胎為紅陶,原本馬身有上一層白色化妝土,可能有上彩料,但現已剝落。以左右合模成型。耳部可能為外貼。類似作品見於陝西三原縣李壽墓(唐貞觀五年,631年)、陝西禮泉縣張士貴墓(唐顯慶二年,657年)及陝西西安蘇思勗墓(唐天寶四年,745年)等,可能為唐代陝西地區作品。
(文:陳萍;攝:廖佐惠)
參考書目
- 陝西省博物館、文管會,〈唐李壽墓發掘簡報〉《文物》1974:9,頁71-88。
- 陝西省文管會、昭陵文管所,〈陝西禮泉唐張士貴墓〉《考古》1978:3,頁168-178。
- 陝西考古所唐墓工作組,〈西安東郊唐蘇思勗墓清理報告〉《考古》1960:1,頁3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