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c

唐代(A.D.618-907)陶雞
高17.5公分

雞在人的生活中,扮演著多重的角色:除了食用之外,農業社會中,以雞鳴代表一天的開始,而雞血代表極盛的陽氣,有強烈的辟邪作用。唐代鬥雞風氣極盛,玄宗時,在長安城設鬥雞坊,時人賈昌以鬥雞出名,時有「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之語。此外,對雞的喜愛還表現在墓室壁畫,如章懷太子墓,壁畫中有一仕女,懷中即抱著色彩斑斕的公雞。

本展品左右合模而成,空心,胎色紅,上有白色化妝土。雞冠上有捏合痕跡,尾部上翹,也有捏和痕跡,雙足左右對稱,依附於空心圓柱圈足兩側。雞的身體左右兩邊並不對稱,且向右側歪傾。河南偃師唐柳凱墓、上蔡縣賈庄唐墓、鞏義孝西村唐墓所出陶雞,與本展品相似,本展品年代推測在唐代。唐代墓葬中,除雞俑之外,另還出土有雞首人身的生肖俑作為陪葬之用。
(文:吳瑞真;攝:廖佐惠)

參考書目

  • 唐‧陳鴻〈東城老父傳〉,《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纂之屬˙說郛》卷114。
  • 陝西省博物館、乾縣文教局唐墓發掘組,〈章懷太子墓發掘簡報〉《文物》1972:7。

回展覽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