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寶賽先生簡介

狄寶賽先生在臺灣工作期間,報紙的報導、他所企劃督導的公司工廠等,對他的稱呼是「狄步銳先生」。蔣經國前總統在與他的合照上的題字是「狄寶賽先生」。近年,臺灣還有稱他為「狄卜賽先生」的。臺灣大學圖書館製作本記錄片時曾經徵詢其意見,結果他建議採用與其本名發音最接近的「狄寶賽」稱呼他。狄寶賽先生現在已高齡92歲,狄寶賽太太也已高齡85歲。臺大圖書館能及時錄製其親身口述,追溯臺灣建設的種種,靡足珍貴。

狄寶賽先生於1915年出生在帝俄的聖彼得堡,祖先曾經是法國貴族。1917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狄寶賽先生和母親、弟弟以難民身分在1920年抵達美國。1944年二次大戰期間,狄寶賽先生自願到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擔任雷達軍官。大戰結束後,他意識到世界上許多國家需要工程師幫忙重建,因此寫信應徵海外工作,他在海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印度從事肥料廠的工廠設計。1948年,狄寶賽先生轉而任職懷特公司,從事海外工程的顧問工作。任職懷特公司之後,他首先在中國大陸工作。1949年到達臺灣後,就在臺灣待了將近9年。

狄寶賽先生在臺灣期間,不只親自督導水力發電、水壩電力擴充、重建鐵公路運輸系統等建設,並對港口、機場的建造提供建議,還投注心力於三十餘項的工廠作業,包括機械廠、造船廠、電信、紡織及各種形式的消費品之製造生產上,貢獻卓著。中華民國政府在他離開臺灣的前夕,頒給他特種領綬景星勳章,以表彰他對台灣工業化和中美技術合作的貢獻。狄寶賽先生常稱呼他在臺灣出生的孩子是臺灣人,而美援和狄寶賽先生對臺灣的支援和貢獻,也將是臺灣人所將珍惜的國際友誼。

【撰稿者:臺大圖書館特藏組洪淑芬編審】

 

 
NTU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