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篇名 |
出處 |
卷期(年/月) |
頁次 |
[七十九年度中央日報文學獎成就獎報導] |
中央日報 |
民79年11月3日 |
||
[訃聞]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21日 |
||
[綜觀臺靜農書畫藝術成就.史博館推紀念展內容豐富] |
聯合報 |
民90年10月24日 |
14版 |
|
[臺靜農書法展在史物館舉行] |
中央日報 |
民71年10月5日 |
||
81-year-old Professor Tai Ching-nung |
光華 |
民71年12月 |
16-19 |
|
四十三年如電抹:悼念吾師臺靜農先生 |
中華日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
恬淡、自然、灑脫—臺靜農以讀書與寫字為樂 |
中央月刊 |
19:1(民75年1月) |
42-43 |
|
雄獅美術-臺靜農書法專輯 |
雄獅美術 |
151(民72年9月) |
151(民72年9月) |
|
當年故人半凋零:臺靜農先生珍藏的一幀舊照 |
聯合報 |
民73年6月24日 |
||
臺靜農 |
中國文學家辭典 現代第一分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民68年 |
109 |
|
臺靜農一場虛驚 |
國語日報 |
|||
臺靜農先生小傳 |
臺靜農先生遺贈書畫展覽(臺北市:故宮) |
民86年11月 |
4-5 |
|
臺靜農先生研究不輟 |
||||
臺靜農的書法藝術 |
文匯報 |
75年2月20日 |
||
臺靜農昨安詳離世:翫字自娛成一家、運筆修辭 |
||||
臺靜農遺墨未展先轟動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28日 |
21版 |
|
臺靜農辭別人生舞台,藝壇含悲 |
民79年11月10日 |
|||
聯合文學-臺靜農專卷 |
聯合文學 |
11(民74年9月) |
165-173 |
|
Hui LaiPing |
Mr. Tai Jingnong—A Brief Biography |
臺靜農:法書集(一)(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0月1日 |
92 |
Ma Guoguan |
Tai Jingnong and his art of calligraphy |
臺靜農:法書集(一)(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0月1日 |
93 |
Qi Gong |
Tai Jingnong’s Ink Play |
臺靜農:逸興(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2月26日 |
140 |
Tai Yijian |
Hard Times –Memories of My Father |
臺靜農:逸興(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2月26日 |
13*9 |
丁邦新、陳琪 |
臺靜農先生其人其詩 |
臺靜農:逸興(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2月26日 |
122-125 |
于還素 |
臺靜農先生書法 |
藝術家月刊 |
7(民64年12月) |
116-118 |
不暗 |
臺灣書壇簡介 |
書譜雙月刊 |
民69年8月 |
|
巴山 |
重印臺靜農短篇小說的意義 |
星島晚報 |
民71年1月20日 |
|
方師鐸 |
記臺靜農老師生平二三事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14日 |
|
方瑜 |
天心圓月自從容-我所認識的靜農師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11日 |
31版 |
方瑜 |
坐對斜陽看浮雲讀—讀臺靜農老師的詩 |
臺靜農詩集(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1月9日 |
附錄43--53 |
方瑜 |
夢與詩的因緣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74-77 |
方瑜 |
夢與詩的因緣 |
聯合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
方瑜 |
夢與詩的因緣 |
臺靜農詩集(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1月9日 |
附錄37--42 |
方鵬程 |
恬淡、自然、灑脫—臺靜農以讀書與寫字為樂 |
中央月刊 |
19:1(民75年1月) |
42-43 |
王郁離 |
臺靜農書畫煙酒文五絕 |
中國時報 |
||
王夢鷗 |
讀臺靜農短篇小說集 |
臺灣時報 |
民69年3月4日 |
|
王夢鷗 |
讀臺靜農短篇小說集 |
星島晚報 |
民71年1月20日 |
|
王靜芝 |
臺靜農先生與我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32-35 |
王靜芝 |
臺靜農先生與我 |
聯合報 |
民79年11月24日 |
|
王靜芝 |
臺靜農先生與我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 |
民80年11月 |
23-25 |
王靜芝 |
憶曾微雨過龍坡 |
臺靜農:逸興(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2月26日 |
116-117 |
丘彥明 |
梁實秋、臺靜農、葉公超與聯副 |
聯合報 |
民85年11月14日 |
|
丘彥明 |
荷香、長者訪臺靜農先生談他的小說寫作 |
聯合文學 |
1:11(民74年9月) |
157-159 |
史紫忱 |
書道如蜀道 |
中華日報 |
民79年12月10日 |
|
立民 |
臺靜農與張大千的翰墨緣 |
|||
名家翰墨編輯部 |
臺靜農、啟功專號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10-11 |
江兆申 |
龍坡書法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 |
民80年11月 |
89-100 |
牟潤孫 |
書藝的氣韻與書家的品格:題《靜農書意藝集》 |
明報月刊 |
民85年4月 |
13-15 |
西波 |
臺靜農的短篇傑作 |
星島晚報 |
民71年1月20日 |
|
吳令湄 |
陳援庵門下三書家 |
書譜雙月刊(香港:書譜雜誌社) |
民65年6月 |
待查 |
吳宏一 |
側寫臺先生 |
聯合報 |
民79年11月24日 |
29版 |
吳宏一 |
側寫臺老師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56-59 |
吳宏一 |
臺靜農老師的成就 |
中央日報 |
民79年11月3日 |
16版 |
吳相湘 |
祝臺靜農長壽 |
聯合報 |
民78年12月12日 |
29版 |
吳瑞松 |
臺靜農(1902-1990) |
傳記文學 |
58:5=348(民80年5月) |
131-133 |
吳嘉苓 |
追念臺靜農先生書中的儒者風範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16日 |
27版 |
李正西 |
臺靜農在臺避與魯迅的友誼 |
傳記文學 |
69:4(民85年10月) |
35-39 |
李渝 |
臺靜農先生、父親和溫州街 |
中國時報 |
民80年2月13日 |
17版 |
李銘宗 |
回首向來蕭瑟處—臺靜農先生二三事 |
現代美術 |
33(民79年12月) |
56-61 |
李霽野 |
台灣初履 |
聯合報 |
民79年10月25日 |
|
李霽野 |
記臺靜農二三事 |
? |
? |
|
李霽野 |
寄語老友靜農(下) |
中國時報 |
民79年9月7日 |
|
李霽野 |
寄語老友靜農(上) |
中國時報 |
民79年8月1日 |
|
李霽野 |
從童顏到鶴髮(上)、(下)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10-11日 |
|
李霽野 |
從童顏到鶴髮:記臺靜農同我的友誼 |
中國文化報 |
民79年6月10日 |
|
沈謙 |
鄉土文學的先鋒—臺靜農 |
中央日報 |
民84年12月30日 |
19版 |
汪中 |
臺靜農先生書藝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18-31 |
汪中 |
臺靜農先生書藝 |
聯合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
汪中 |
臺靜農先生書藝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 |
民80年11月 |
27-34 |
汪清澄 |
臺靜農(1902-1990) |
中外雜誌 |
59:2=348(民85年2月) |
112-113, 127 |
周何 |
潛心銳志,生死以之:評臺靜農《龍坡雜文》 |
聯合文學 |
4:12=48(民77年10月) |
192-193 |
服謇 |
壽延小記 |
|||
林中明 |
臺靜農與北大—由三代師生臺大夜宴說起(一)(二)(三) |
中華日報 |
民86年4月18-20日 |
16版 |
林文月 |
人與學問一樣精彩的臺老師 |
中央日報 |
民79年11月3日 |
16版 |
林文月 |
老師,長者 |
純文學 |
8:4=46(民59年) |
42 |
林文月 |
臺先生和他的書房 |
聯合文學 |
1:11(民74年9月) |
135-138 |
林文月 |
臺先生和他的書房 |
大成 |
152(民75年7月) |
9-11 |
林文月 |
臺先生的肖像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31版 |
林文月 |
臺先生寫字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42-51 |
林文月 |
臺先生寫字 |
聯合報 |
民79年11月24日 |
29版 |
林文月 |
龍坡丈室憶往—為臺先生百歲冥誕作 |
臺靜農:逸興(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2月26日 |
102-105 |
林辰 |
悼詩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 |
民80年11月 |
203 |
林佩芬 |
斗室洋溢翰墨香平凡中有不平凡臺靜農嘯傲歇腳庵一歇便是三十六年 |
世界日報 |
民72年12月2日 |
|
林佩芬 |
臺靜農龍坡歇腳翰墨香天地洋溢 |
|||
林佩芬 |
翰墨飄香天地春:胸中自有丘壑的臺靜農先生 |
文藝月刊 |
214(民76年4月) |
8-15 |
林柏亭 |
奇縱超逸-臺靜農先生捐贈倪元璐書畫選介 |
故宮文物 |
8:7(民79年10月) |
114-125 |
林英正 |
一日之別、人天永隔莊申驚聞惡耗、憶昨宛如目前 |
民生報 |
民79年11月10日 |
14版 |
林英正 |
臺書、自述書藝、耽悅自道 |
民生報 |
民79年11月10日 |
14版 |
林英正 |
豁達、通達、獨到、門生憶往、推崇無數 |
民生報 |
民79年11月10日 |
14版 |
林銓居 |
文學的臺靜農.書法的臺靜農 |
臺靜農書畫(臺北: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 |
民86年 |
待查 |
林澄觀 |
臺靜農的書法獨樹一格—從左派作家到書法巨擎的傳奇 |
漢家雜誌 |
57(民87年6月) |
|
金宏遠 |
臺靜農小說簡論 |
新文學論叢 |
2(民70年) |
|
侯吉諒 |
從容下筆見風神—臺靜農先生印象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78-83 |
姜一涵 |
「書道美學隨緣談」之二六—被湮埋了的「五四精神」:臺靜農先生「退藏于密」 |
美育 |
95(民87年5月) |
25-34 |
施叔青 |
只留清氣滿乾坤—談臺靜農先生墨梅筆趣 |
雄獅美術 |
299(民85年1月) |
83-85 |
柯慶明 |
那古典的輝光:思念臺靜農老師 |
昔往的輝光(臺北:爾雅) |
民88年2月1日 |
1-26 |
柯慶明 |
那古典的輝光:思念臺靜農老師(上)、(下) |
中央日報 |
民79年11月25-26日 |
|
洪素麗 |
甘蔗林颯颯風吹:夜夢靜農師後記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11日 |
31版 |
洪素麗 |
記才高八斗的臺老師靜農 |
|||
胡倩 |
臺靜農搬家記 |
|||
胡從經 |
關於地之子和建塔者 |
文藝報 |
22(民70年) |
46-48 |
凌虹 |
龍飛在天—追念一代書家臺靜農先生 |
雄獅美術 |
238(民79年12月) |
133-134 |
容超然 |
臺靜農的書法 |
南薰藝文 |
民77年11月 |
|
秦賢次 |
文教書藝卓然有成—臺靜農 |
臺北畫刊 |
民89年11月 |
394 |
秦賢次 |
臺靜農先生小傳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
1:1=1(民80年3月) |
33-36 |
秦賢次 |
臺靜農先生的文學書藝歷程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 |
民80年11月 |
1-20 |
秦賢次 |
臺靜農先生的文學書藝歷程(一)、(二)、(三)、(四) |
聯合報 |
民79年11月10-13日 |
|
秦賢次 |
臺靜農年表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
5:3=19(民84年9月) |
65-85 |
馬國權 |
《靜者逸興》與《臺靜農三絕冊》—臺靜農畫藝管窺 |
臺靜農:逸興(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2月26日 |
112-115 |
馬國權 |
臺靜農及其書法篆刻藝術 |
臺靜農:法書集(一) (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0月1日 |
82-92 |
高明、王靜芝、方瑜、王夢鷗、林黛嫚、呂正惠 |
臺靜農先生走了 |
中央日報 |
民79年11月10日 |
|
張大春 |
儘管拿去:懷念臺靜農師-一個從容寬慈的範型 |
中時晚報 |
民79年11月11日 |
199-202 |
張大春 |
儘管拿去:懷念臺靜農師-一個從容寬慈的範型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 |
民80年11月 |
1-20 |
張健 |
一條寬厚的影子:敬悼靜農師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31版 |
張健 |
一條寬厚的影子:敬悼靜農師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 |
民80年11月 |
149-150 |
張堂綺輯 |
臺靜農的小故事 |
中央日報 |
民79年11月10日 |
|
張淑香 |
鱗爪見風雅—談臺靜農先生的《龍坡雜文》 |
臺大中文學報 |
4(民80年6月) |
177-212 |
張敬 |
傷逝:追悼靜農老師 |
中華日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
張夢瑞 |
臺靜農喪禮人情濃弔唁哀悼、跨越海峽 |
民生報 |
民79年11月26日 |
14版 |
啟功 |
平生風義兼師友—懷龍坡翁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14-17 |
啟功 |
臺靜農先生老友自北京寄本刊之悼詩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
啟功 |
讀《靜農書藝集》 |
中國書法:臺靜農作品選 |
34-35 |
|
啟功 |
讀《靜農書藝集》 |
回憶臺靜農(上海:教育出版社) |
民84年8月 |
待查 |
莊申 |
「為君壽」與「為君長年」--對靜農世伯所治印文與所書聯語所寫的腳註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36-41 |
莊申 |
臺府探病歸來的雜記 |
聯合報 |
民79年8月19日 |
|
莊伯和 |
記臺老師二三事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66-71 |
莊伯和 |
記臺老師二三事 |
聯合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
莊伯和 |
記臺老師二三事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 |
民80年11月 |
51-54 |
莊伯和 |
憶臺靜農先生 |
民79年11月10日 |
||
莊靈 |
停影至交情 |
臺靜農:逸興(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2月26日 |
106-111 |
許世瑮 |
懷念臺靜農教授 |
|||
許禮平 |
臺公靜農先生行狀 |
臺靜農詩集(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1月9日 |
附錄59--83 |
許禮平 |
臺公靜農先生行狀 |
臺靜農:法書(二)(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1月23日 |
82-91 |
郭楓 |
狷介瀟灑一醇儒 |
臺灣時報 |
民89年9月25日 |
|
陳子善、秦賢次合編 |
臺靜農先生前期創作目錄(民國十一年~三十八年)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10日 |
|
陳宏勉 |
由臺靜農〈竹枝詞稿〉論其人與書法 |
現代美術 |
66(民85年6月) |
15-24 |
陳長華 |
臺靜農書法首度展出—撲拙之美.一生之愛 |
聯合報 |
民71年10月4日 |
|
陳長華 |
臺靜農教授離開人間 |
聯合報 |
民79年11月10日 |
|
陳修武 |
臺靜農先生的人格境界 |
中華日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
陳夏生 |
得寶側記—臺老惠賜詩卷憶述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52-55 |
陳夏生 |
懸肘中鋒臨漢碑—親炙臺伯學書憶往 |
臺靜農:逸興(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2月26日 |
118-121 |
陳漱渝 |
在台北訪臺靜農教授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民79年4月30日 |
|
陳漱渝 |
鼓翅飛向莽蒼處:懷念臺靜農教授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 |
民80年11月 |
137-148 |
陳漱渝 |
鼓翅飛向莽蒼處:懷念臺靜農教授(一)、(二)、(三)、(四) |
聯合報 |
民79年11月10-13日 |
29版 |
陶錦源 |
未名四傑傳聞軼事 |
華僑日報 |
[不詳] |
|
陶錦源 |
臺靜農先生二三事 |
臺聲 |
民75年8月 |
32-33 |
曾永義 |
他是一個有福氣的人 |
中央日報 |
民79年11月3日 |
16版 |
曾永義 |
臺老師臥病的那段日子 |
中央日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
曾永義 |
臺老師臥病的那段日子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 |
民80年11月 |
153-154 |
程明琤 |
空餘渡海心—悲靜農先生逝世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 |
民80年11月 |
131-135 |
舒蕪 |
憶臺靜農先生 |
新文學史料(北京) |
民80年5月22日 |
|
舒蕪 |
憶臺靜農先生 |
臺靜農詩集(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1月9日 |
附錄1--36 |
雄獅美術 |
臺靜農書法作品欣賞 |
雄獅美術 |
151(民72年9月) |
46-53 |
馮幼衡 |
大千居士贈寶記及其與臺靜農教授的翰墨緣 |
大成 |
108(民71年11月) |
18-21 |
馮幼衡 |
張大千臺靜農談倪元璐 |
中央日報 |
民71年10月6日 |
10版 |
馮瑞龍 |
臺靜農小說的象徵和意象運用 (上、中、下) |
香港時報 |
[年不詳]8月17日 |
|
黃光男 |
臺靜農的書藝 |
自立早報 |
民79年11月16日 |
|
黃秋芳 |
龍坡丈室小歇腳:臺靜農先生紅塵隨緣 |
文訊月刊 |
32(民76年10月) |
187-198 |
黃美惠 |
先生雲遊去了、硯池遺墨留香、臺靜農教授昨病逝臺大 |
民生報 |
民79年11月10日 |
|
黃啟方 |
我所尊敬與親近的臺老師 |
中央日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
楊玉峰 |
臺靜農對時代的關注—地之子和建塔者再版略讀 |
新晚報 |
民75年1月16日 |
|
葉嘉瑩 |
〈《臺靜農先生詩稿》序言〉後記 |
臺靜農詩集(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1月9日 |
附錄54--57 |
葉嘉瑩 |
《臺靜農先生詩稿》序言 |
中國文化 |
13(民85年6月) |
222-227 |
葉嘉瑩 |
《臺靜農詩集》序言 |
臺靜農詩集(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1月9日 |
1-22 |
董挽華 |
無情又有情:試析臺靜農先生四則短小說 |
中華日報 |
民70年11月17日 |
|
董橋 |
字緣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31版 |
董橋 |
字緣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 |
民80年11月 |
155-156 |
廖玉蕙 |
別:敬悼靜農詩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27日 |
31版 |
臺大中文系 |
臺靜農先生事略 |
國史館館刊 |
11(民80年12月) |
249-250 |
臺益堅 |
身處艱難氣若虹—懷念先父百年永壽 |
臺靜農:逸興(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2月26日 |
98-101 |
臺益堅 |
爝火:追悼先父臺靜農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31版 |
臺益堅、鄭清茂 |
度是春風常長物—臺靜農先生逝世一周年 |
聯合報 |
民80年11月8日 |
|
劉紹唐主編 |
民國人物小傳(194)-臺靜農 |
傳記文學 |
58:5(民80年5月) |
131-133 |
蔣勳 |
夕陽無語--敬悼臺靜農先生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24日 |
31版 |
蔣勳 |
夕陽無語--敬悼臺靜農先生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 |
民80年11月 |
157-165 |
蔣勳 |
屋漏痕獻給臺靜農先生 |
中國時報 |
民76年11月17日 |
8版 |
蔣勳 |
書法是生命的完成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60-65 |
蔣勳 |
書法是生命的完成-臺靜農先生的書法美學 |
名家翰墨(香港:翰墨軒) |
總號11(民79年12月) |
60-65 |
蔣勳 |
臺靜農先生的書法美學 |
聯合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
蔣勳 |
墨的斑爛與筆的虬結:書法之美與靜農先生 |
雄獅美術 |
151(民72年9月) |
38-45 |
鄭又嘉 |
臺益公回憶父親臺靜農 |
典藏古美術 |
民90年10月 |
98 |
鄭又嘉 |
臺靜農百年冥誕:臺大、史博館與廣東美術館舉辦特展 |
典藏古美術 |
109(民90年10月) |
96-99 |
鄭再發 |
跌宕與沈鬱:憶靜農師 |
聯合報 |
民79年10月29日 |
|
鄭騫 |
欣聞靜農元白書畫專號出版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12-13 |
鄭騫 |
靜農、元白之書畫 |
聯合報 |
民79年11月24日 |
|
盧廷清 |
臺靜農的書法與胡小石的關係 |
中華書道 |
24(民88年5月) |
18-26 |
盧廷清 |
臺靜農書風淵源之探討 |
美育 |
96(民87年6月) |
11-24 |
盧蕙馨 |
淡泊名利率性而行:臺靜農永保書生本色 |
|||
盧蕙馨 |
融匯隸書行草運筆求「趣味」書法家臺靜農歎好字「難求」 |
民71年10月9日 |
||
賴素玲 |
臺靜農暖壽變紀念90壽辰已成冥誕、書法遺作、飆風驟起 |
民生報 |
民79年12月10日 |
14版 |
應平書 |
不薄今人愛古人-新舊文學俱佳的臺靜農教授 |
中華日報 |
民79年11月10日 |
|
應平書 |
老而彌堅—悠游書畫中的臺靜農教授致意 |
風範—文壇素描(臺北:正中) |
民85年 |
90-95 |
應平書 |
臺靜農使臺大中文系茁壯 |
學人風範(臺北:中華日報) |
民69年12月 |
39-43 |
應鳳凰 |
臺靜農教授智慧之窗動手術心血結晶出新書 |
中國時報 |
民77年7月10日 |
|
戴天 |
再說《文季》 |
信報 |
民72年5月31日 |
|
戴天 |
臺靜農印象 |
星島晚報 |
民71年3月16日 |
|
戴天 |
臺靜農印象 |
星島晚報 |
民75年3月16日 |
|
戴天 |
臺靜農論書法 |
香港信報 |
||
戴麗珠 |
牽手梅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72-73 |
濠上叟 |
散文書藝兩稱豪—臺靜農、未名社、書法藝術 |
名家翰墨 |
11(民79年12月) |
84-87 |
濮之珍 |
臺靜農師 |
文匯 |
民78年7月6日 |
|
薛慧山 |
臺灣人物春秋—王新衡、臺靜農、許水德、錢純(下) |
大成 |
157(民75年12月) |
11-14 |
謝雨凝 |
臺靜農的短篇小說 |
大公報 |
民70年3月23日 |
|
聶華苓 |
悼念臺靜農先生 |
中國時報 |
民79年11月24日 |
31版 |
羅孚 |
老去空餘渡海心—紀念臺靜農先生誔生一百周年 |
臺靜農:逸興(香港:翰墨軒) |
民90年12月26日 |
126-129 |
嚴恩圖 |
臺靜農的抗戰小說 |
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1(民75年) |
77-82 |
嚴恩圖 |
魯迅與臺靜農 |
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1(民72年) |
|
蘇偉貞訪問整理 |
臥病,更見讀書人風骨:臺老長子益堅侍親雜憶 |
聯合報 |
民79年11月10日 |
|
龔鵬程 |
里仁之哀 |
中華日報 |
民79年11月25日 |
|
龔鵬程 |
里仁之哀 |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 |
民80年11月 |
195-197 |
瘂弦 |
新文學的燃燈人:讀《聯合文學》〈臺靜農先生專卷〉有感 |
聯合文學 |
1:11=11(民74年9月) |
132-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