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雲萍教授生平年表】
 
1906 10/17 楊敦謨之長子楊雲萍出生,祖父楊永祿為其取名友濂,與祖父住士林。自幼祖父教其識字、背誦千家詩。
1914 04/01 新竹廳後龍公學校入學。
1916 04/01 臺北廳八芝蘭公學校(今士林國小)轉入學,跳讀三年級。
1919 03/25 八芝蘭公學校卒業,獲頒「閑院宮殿下.北白川宮殿下御下賜,教育獎勵資金ヲ以テ一文鎮受賞」。
  04/01 公立簡易農業學校入學。
1920 03/27 公立簡易農業學校卒業,獲得「成績優良ニ付一等賞」。
1921 04 分別考取醫學校和臺灣總督府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今建國中學),選擇後者。
1925 03/11 與友人江夢筆(器人)合辦第一本臺灣白話文文學雜誌《人人》,共出版二期。
    參加臺北一中五年級生的華南旅行團,到廈門、香港、廣東等處,購買《辭源》、《說文解字注》及一大批《雪朝》、《隔膜》等新文學的作品集和雜誌,頗受啟發。
1926 03/08 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卒業,啟程赴日讀書。4月,入學日本大學第壹大學豫科(二年制),開始受世界新思潮之影響。
  05/30 東京臺灣青年會春季大會,選出他和林呈祿、李爐己、許乃昌等15名評議員。
  10/24 參加東京臺灣青年會秋季大會,講演有日本婦女解放運動健將久布白落實、東京帝大殖民政策學者矢內原忠雄,他與邱炳輝、彭宇棟、陳朔方等諸會員,亦相繼登壇縱談橫論。
1927 04/24 「社會科學研究部」在東京小石川區開創立大會,楊雲萍朗讀祝電,大會選出陳來旺、楊貴、楊雲萍、賴遠輝等15名職員。此顯示他也受社會主義思潮之感染。
  05/08 陳滿盈、賴和、陳紹馨、楊友濂、游柏等人組織「新生學會」,發表宣言書。
  11/13 東京臺灣青年會臨時總會選舉幹事,包括商滿生、楊雲萍、沈榮等9名新幹事。
1928 01/08 具臺灣民報社的「臺灣社會運動團體調查(2)」,東京臺灣青年理事會有:商滿生、黃宗垚、楊雲萍、蔡瑟琴等11名。
  03 日本第壹大學豫科卒業,進入文化學院文學部創作科就讀(三年制),受菊池寬、川端康成等人薰陶。
1931 03/20 文化學院文學部創作科卒業,以Thomas Hardy為研究對象,撰寫論文。
1932   束裝回臺,積極投入南明史、臺灣歷史與文化的研究。
1938 07/15 吳新榮評論楊雲萍為「有熱情之詩人」。
1939 09/09 臺灣詩人協會成立,擔任發起人之一。
1941 11/20 擔任「臺灣文藝家協會役員」–民俗理事。
1942 03/09 由「民俗臺灣社」主辦的民俗座談會,金關丈夫、立石鐵臣、楊雲萍、池田敏雄4人,至臺中新高會館主持座談會,張星健、巫永福、葉榮鐘、楊逵等人皆出席。
1943 08/25 與長崎浩、齊藤勇、周金波參加第二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
  11/13 「臺灣文學決戰會議」中,對編纂臺灣文學史問題,楊雲萍與黃得時有所爭論。
1944 03/23 楊雲萍過訪吳新榮,看佳里風情及訪問平埔族文書收藏者與養兔園。晚於小雅園小宴,蘇新、林精鏐、謝得宜為陪。將詩集《山河》贈吳新榮先生。
  03 「臺灣文學奉公會」設立戰時思想文化委員會。楊雲萍列名文學關係委員,為其中4名臺灣作家之一。
1946 06/01 任「民報社編輯顧問兼論說委員」。
  06/16 「臺灣文化協進會」成立,擔任理事及編輯組主任。
  06/28 任「臺灣省行政長官參議」。
  07/05 任「臺灣文化協進會編輯組主任」。
  08/01 任「臺灣省編譯館編纂暨編審」。
  08/07 臺灣省編譯館正式成立,內分四組二室。楊友濂兼臺灣研究組主任。
  09/15 擔任《臺灣文化》主編,共發行六卷廿七期。
  11/10 協進會發行「文協小叢書」第一種《內外要聞》週刊,中日文對譯新聞摘要。1947年2月以後停刊,共出版7期。楊雲萍擔任主編。
  11/14 任「臺灣省編譯館教科書編輯委員會委員」、「臺灣省編譯館圖書審查委員會委員」、「臺灣省編譯館介壽館新館設計委員會委員」。
  11/18 省編譯館特派該館編纂兼臺灣研究組主任楊雲萍與編審國分直一等人,前往新竹縣竹南區後龍鄉後龍底與苗栗區灣里挖掘先史遺跡。
1947 01/26 許壽裳作客楊雲萍家,為楊雲萍題冊子:雙溪風物樂何如,習靜樓中讀異書,奈我遲來春雨惡,梅花老盡綠扶疏。
  02/28 任「臺灣省臺北縣修誌館副館長聘任書」。
  06/25 搜集許壽裳關於魯迅的雜文十篇,輯為《魯迅的思想與生活》,許壽裳自序,協進會出版。
  07/28 任「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革命事跡調查委員會委員」。
  07/29 任「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執行委員會.本省革命事跡調查委員會編撰組組長」。
  08 以教授資格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臺灣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成立六研究室:中國史學、西洋史學、南洋史學、日本史學、民族學、社會學研究室。楊雲萍擔任中國史學研究室研究員,兼日本史研究室主持人。
1948 05/22 任「臺灣文化協進會第五屆文化講座講師」。
  06/01 臺灣省通志館成立,館長為林獻堂,副館長林忠、主要工作為編纂臺灣省通志。是年7月,乃推楊雲萍(時任通志館顧問委員會委員)草擬省志綱目,至9月月中旬完成,共計36編。
1949 07/01 省通志館正式改組為省文獻委員會,聘請林獻堂為第一任主任委員,黃純青為副主任委員。楊雲萍擔任專任委員。
    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委員」。
1952 05/01 任臺灣青年文化協會「第2期鄉土史講座」講師。
  09/15 任「南針半月刊社編輯委員」。
  11/10 任「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評判委員」。
1965 12 任「私立中國文化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委員」。
1966 07 任「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
1969 07/01 任「臺灣省觀光事業管理局歷史古蹟維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1970 07/18 任「大眾日報社主筆」。
  07 任「私立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1975 05/16 任「臺灣省政府民政廳改善民俗研究委員會委員」。
  07/25 任「臺北市政府孔廟管理委員會指導委員」。
1977 01 任「臺北市政府文獻委員顧問」。
  06/26 自臺大歷史系退休,發表榮退演講「史學與傳說」。改聘為兼任教授。
  08 任「私立東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教育部獎章證書:國立臺灣大學教授楊友濂先生連續從事教學工作屆滿三十年資深優良教師獎勵辦法之規定頒給八德獎章壹枚。
1979 04 任「臺北市文獻委員顧問」。
1983 03/23 任「臺北市政府臺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指導委員」。
1993 04/01 任「國史館史料審查委員會委員」。
  07/20 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設所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
1999 05/21 臺灣省文獻會舉辦的第一屆「傑出台灣文獻獎」終身文獻貢獻獎得主。
2000 08/06 上午過世於士林,享年九十五歲。
2001 03 家屬陸續捐贈臺灣大學圖書館多批珍藏圖書資料,至91年底結束,共計捐贈手稿資料約100份、期刊816種、圖書3,300冊。圖書館為此批珍藏資料成立楊雲萍文庫。
2003 03/24 家屬再次捐贈臺灣大學圖書館圖書7,000餘冊。
2004 08 家屬捐贈臺灣大學圖書館手稿7份、史料5份、圖書3冊、珍藏古錢幣2,000餘枚與古印章87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