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陽縣建窯窯址出土,以耐火土製成,用以墊燒,防止燒作時漏斗形匣缽晃動造成廢品,並將匣缽與產品區隔開來。由於燒作時墊在圈足下,墊餅常留下圈足底部的形制特徵,以及底心刻痕的反文 。
建窯各窯址發現許多帶有反文的墊餅,包括數字、姓氏、記號等,大部份均已無從得知其意義,推測可能是作坊之表記。值得一提的是,建陽建窯窯址曾出土帶有「供御」、「進琖」等銘文的墊餅,可知建窯黑釉盞曾一度作為貢品,供宋朝皇室使用,具有官窯的性質 。《宣和遺事》記載:「(徽宗政和二年)夏四月,燕召蔡京入內賜宴……又以惠山泉、建溪異毫盞烹新貢太平嘉瑞茶,賜蔡京飲之」,可為佐證。(陳宜君)
參考書目
- 關口廣次,〈天目茶碗を燒成した窯〉,西田宏子、佐藤サアラ編《天目》(東京:平凡社,1999)。
- 陳顯求等,〈建盞珍品的研究〉,《景德鎮陶瓷學院學報》,12卷4期,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