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吉州窯黑釉碗
高6公分,口徑12公分,底徑3.2公分
敞口直腹,口沿微向內斂,下方有一道接唇線。底部修整平坦無圈足,常見於吉州窯茶碗上。施深褐色釉不及底,露胎處呈白褐色。江西鷹潭南宋寶祐二年(西元1254年)徐汝楫墓曾出土類似的平底黑盞 ,故推定為南宋作品。
鄰近福建的江西吉州窯,在宋代也是重要的草茶及茶碗產地 。由於地處南北要衝,吉州窯使用的技法同時受到河北觀台窯(磁州窯系)、定窯、河南禹縣等地的影響,而創作出玳瑁紋(虎皮盞)、木葉紋等黑釉茶碗,其中剪紙漏花紋被認為與傳北宋初人陶榖《清異錄》中所描寫的宋人茶戲「漏影春」,有異曲同工之妙。(陳宜君)
參考書目
- 曲利平,〈鷹潭宋代紀年墓葬〉,《南方文物》,1996年,4期。
- 江西省文物工作隊,〈江西吉州窯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2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