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宋 建窯兔毫盞破片
長5.5公分,寬6.5公分

福建建陽建窯窯址出土。鐵褐色胎,黑釉晶亮,黑釉上透出黃棕色或鐵鏽色流紋,狀如兔毫。兔毫紋為黑釉茶盞的特殊品種之一,在顯微鏡下觀察其特色,毫芒呈魚鱗狀結構,在毫芒兩側邊緣上,各有一道黑色粗條紋,係由赤鐵礦晶體構成,毫毛中間是由許多小赤鐵礦晶體組成。兔毫盞的胎中氧化鐵含量高達9%以上,在高溫時胎中部分鐵質會溶入釉中,這對兔毫的形成可能也有影響。兔毫的形成可能是由於在燒成過程中釉層中產生的氣泡將其中的鐵質帶到釉面,當燒到1300℃以上、釉層流動時,富含鐵質的部分就流動成條紋,冷卻時從中析出赤鐵礦小晶體所致 。(陳宜君、王淑津)

參考書目

  • 中國硅酸鹽學會主編,《中國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回展覽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