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南宋 福建同安窯系青瓷碗
高6.5公分,口徑15公分,底徑5.5公分

本展品敞口弧腹,口沿微向外撇。整體施罩黃褐色透明薄釉,釉不及底。圈足底無釉,露胎處呈灰白色調。口沿下方及碗心各有一周弦紋,兩弦紋之間飾以卷草紋劃花及篦劃紋。碗心有四道呈順時鐘方向旋轉的篦紋裝飾。劃花技法是運用銳利的金屬或竹子,在器表斜刻出紋飾。篦劃紋是以竹梳狀工具刮劃出裝飾性線條。篦紋則是以篦齒狀工具錐刺出的點狀裝飾。本展品可見上述三種技法,線條剛勁流暢,風格寫意。此類青瓷碗分佈於福建南部地區,如同安、浦城、福州等地,其中又以同安窯作品最早為人所熟知,所以有學者稱此類作品為「同安窯青瓷」。

日本鎌倉時代(西元1185-1333年)遺址出土了許多同安窯青瓷標本,但由於過去窯址未被發現,因而產地不明。直至1956年福建省同安縣汀溪鄉窯址被發現 ,經中國學者陳萬里先生考察,確認同安窯為日本出土青瓷標本的原產地 。窯址同時出土了南宋龍泉窯作品,而日本鎌倉時代又相當於中國宋元時期,因此同安窯青瓷被認為燒製於南宋至元,並於南宋時期即已外銷日本。本展品紋飾風格近似浙江龍泉東區窯址作品(參見展品10-1),應屬於南宋時期的作品。(陳宜君、陳萍)

參考書目

  • 李輝柄,〈福建省同安窯址調查記略〉,《文物》,1974年,11期
  • 林忠干、張文崟,〈同安窯青瓷的初步研究〉,《東南文化》,1990年,5期。

回展覽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