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龍泉窯青瓷碗
高5.7公分,口徑13公分,底徑5.3公分
敞口弧腹,口沿微向外翻。碗心及外底心修整平坦。圈足較寬,圈足底之內外緣各有工整削切角度。施罩粉青色釉至圈足著地處,外底未上釉,露胎處呈灰黑色調,胎質堅硬。本展品具備浙江龍泉窯作品特色,使用摻合紫金土的黑胎來襯出青瓷釉色,且圈足修整講究。龍泉窯作品有的素面無紋,有的則有以刻花、劃花等技法裝飾。本展品內壁飾有細篦紋及蕉葉紋劃花,外壁飾以蓮瓣紋劃花及篦紋。類似的作品在浙江省龍泉縣大窯、金村之南宋窯址均曾出土 ;此外,美國康乃爾大學博物館亦典藏一件相似的作品 。
在浙江南部與福建地區交界處,瓷窯作品特徵經常交互影響,不易區別二地作品。如浙江省慶元縣龍泉窯南宋窯址曾出土大量模仿建窯黑釉盞的作品;而浙江龍泉窯早期生產的篦劃花青瓷,則又影響了福建青瓷的製作。這種運用篦紋、弦紋、弧狀劃花等裝飾技法,首先見於龍泉東區窯址,而在稍晚的時期又可見於福建同安、浦城等地窯場 ,僅能從胎土、釉色、圈足修整方式稍作區別。(陳宜君、陳萍)
參考書目
- 朱伯謙等,〈浙江龍泉青瓷窯址調查發掘的主要收穫〉,《文物》,1963年,1期。
- Cornell University ed., Heavenly Earth, 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 2004.
- 朱伯謙等,《龍泉青瓷研究》(浙江:浙江省輕工業廠,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