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快速搜尋
首頁特藏資源臺灣研究資源淡新檔案
淡新檔案內容
■《淡新檔案》名稱的由來
    《淡新檔案》其實本來並不叫「淡新檔案」,它根本沒有統一的名稱,只是清
  代地方衙門裡的經年累積所成的公文卷宗(就像現在政府機關中每日往來的公文一
  樣)。到了日本占領臺灣以後,這批公文仍然被保存下來,日本人才將其稱為「臺
  灣文書」。後來這批文書輾轉由臺大法律系戴炎輝教授所整理,戴炎輝教授認為
  「臺灣文書」的稱呼太廣泛,因為這批文書並不是清代所有臺灣各級地方官府內的
  公文,主要是淡水廳和新竹縣衙門內的公文,所以將其改稱為「淡新檔案」,而這
  個名稱就一直沿用至今。


■《淡新檔案》的「公文」類型
    在清代,地方衙門裡的縣太爺是什麼都管的父母官,所以這些公文裡包括了一
  般民眾請求縣太爺調解、仲裁的「呈狀」、「稟」,也有縣太爺支使差役去護送銀
  兩或抓拿犯人的「票」、「單」,還有和其他行政單位之間的公文往來,如「詳
  」、「簡文」、「行」、「札」、「移」等等,這些清朝時候形形色色的公文就是
  今日《淡新檔案》的來源。
    這些不同的公文形式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上行公文,亦即受文者為
  發文者的上級單位,所用的文體較尊敬,文字亦較典雅。第二類是平行公文,受文
  者和發文者的行政層級相同,經常是將上級的來文轉移給對方知照,或者要求對方
  配合辦理某事時的公文類型。第三類是下行公文,受文者為發文者的下級單位,這
  類的文書通常較簡短,簡單明快地命令或告知對方應該要做什麼、何時完成等事項
  。


■《淡新檔案》的分類
    《淡新檔案》由於內容龐雜,卷秩浩繁,所以必須分類整理才能便於利用。戴
  炎輝教授以法律的觀點,整理出「淡新檔案分類表」,先分為行政、民事、刑事三
  大編,編之下依序再分為類、款、案、件,例如17325案,代表是第一編、第七類
  、第三款、第二十五案,而一個案子?依其公文往返的次數又可再細分其件數。


■《淡新檔案》的數量
    目前存於臺大圖書館特藏組的淡新檔案,總共有1143案,19281件(依據戴炎
  輝教授的整理清單,淡新檔案總共有1163案19321件,但是民國75年移交臺大圖書
  館特藏組時,經過清點卻與原統計數目有異。可能是由於過去在整理時,發現以
  往的分類有誤,以致在案件數上產生變動,亦有可能是年代久遠,有些案件已經遺
  失),分藏於四個特製的大木櫃中。如果將一件的長度粗略估計為30公分,所有的
  案件展開來以後大約將近有6000公尺。如果每天讀10件淡新檔案,都不懈怠,大概
  要花五年的時間才能全部看過一遍。


■《淡新檔案》的涵蓋年代
    淡新檔案內收藏年代最早的一案,為乾隆54年(1789)的11301案,其次為嘉
  慶10年(1815),共有13304、16401、23301三案。但是這些距今約兩百年前的案
  件,由於當時的保存條件不良,所以多半遭蟲蛀、水漬的侵害而狀況不佳,因此在
  整個淡新檔案數量上,年代愈久遠者,通常件數愈少。
    若以清朝皇帝的年號區分,數量最多的時期為光緒年間(1875-1895),共有
  838案;其次為同治年間(1862-1874),共有161案;咸豐年間(1851-1861)又次
  之,共有80案。如果欲知淡新檔案各時期更詳細的案件數量表或圖,請點選下列文
  字。
    ◎淡新檔案各時期件數簡表及數量圖


■《淡新檔案》的價值
    清代地方州縣級的檔案,由於年代久遠、政局動盪、和保存不易等原因,目前
  僅知有四川巴縣檔案和臺灣的淡新檔案流傳至今,其珍貴可想而知。淡新檔案補齊
  了清代方志裡不足的部分,也提供了清代社會生活的實態,對於研究清代的政治、
  經濟、社會、行政組織各方面都有極大的貢獻。
本站導覽本站全文檢索本館交通位置圖意見箱月曆桌布下載圖書館出版品圖書館紀念品 台灣大學首頁
借還書服務:02-33662353|參考諮詢:02-33662326|Email:tul@ntu.edu.tw 臺北市10617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大圖書館 圖書館徵人 | 館員專區
NTU LIBRARY last mod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