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歷史記載的就根據歷史記載,沒有歷史記載的則根據遺物,沒有遺物的就根據口碑
這是遡古研究的三要訣。」─伊能嘉矩 1898
伊能嘉矩1897年全島調查期間,於8月至南投埔里一帶調查。
從8月8日到25日期間,訪問埔里社、烏牛欄社、阿里史社、雙寮社、日北社、吞宵社、日南社、達房裡社、東螺社、大馬遴社、興吉城庄、大肚社、水裡社、北角堡下梅仔腳、上梅仔腳、虎仔耳庄、大湳社、蜈蚣崙社、文頭股庄、中心仔庄、十一份庄、水頭庄、舊庄、琵琶城庄、鹽土庄等漢人與原住民平埔族村落。
伊能嘉矩從事調查旅行時,隨時撰寫日記,在各地蒐集資料並抄錄地方志書,訪問當地耆老。記錄原住民語料、物質文化、蒐集口述傳說、遷移歷史,結合實地調查與文獻資料。在調查期間,於十一份庄記錄連續三天的「南、北投社請祖儀式」。
在埔里,伊能觀察到漢人社群,西部平原移入的平埔族群,當地的埔社、眉社,以及泰雅族等族群互動的民族誌現狀。
伊能事後將埔里的民族誌與訪問的傳說、語料編成一冊,題名為《觀風蹉跎》,後來更陸續在發表埔里平原的族群研究論文。
本網站之所有圖文內容版權為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或擷取使用 © 2017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您與我們聯繫。 TEL ▏+886-2-3366-4551 E-Mail ▏tulce@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