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裡社之名,始見於『諸羅縣志』。為清代臺灣平埔族群居部落區,原名
Lahodoboo社,該社號稱有九社,其中居今之臺中神岡鄉之岸裡及大社二村聲勢最大,故又稱岸裡大社。
台灣中部早期開發以岸裡大社較早,在臺灣開拓史上佔有相當重要地位。本文書乃岸裡社頭目潘家留存之文書契字,共計1,131件,內容包括官府之通告、諭札、批示等,及民間之招瞨、承瞨、領墾、借銀、借穀等契文,其中地契的數量最多。
涵蓋之年代自清乾隆六年(1741)起至民國七年(1918),以乾隆及嘉慶兩朝的數量為最多,這些清代臺灣中部民間經濟關文書,是研究臺灣中部開發史、民族關係及土地制度等問題的珍貴第一手資料。
本文書係1938年臺北帝大理農學部校友張耀焜所捐贈。
詳細介紹請參閱「岸裡大社文書詳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