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承--吳承硯老師「中體西用、師法自然」

▴ 左:徐悲鴻臨稿 兔子 / 右:吳承硯 馬 1981 / 右:徐悲鴻 馬 水墨 1953

二、舞戲文物臨摹

除了家中珍藏書畫與多年臨摹經驗外,孫家勤老師「仕女畫研究」受益匪淺,孫老師特別要求學生細心深刻臨摹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圖》白描手卷,據大千先生說法:

先把畫掛起來,分三個步驟進行,
先是按原作縮小,繼之按原作放大,
最後按原作對臨,以能和原作套得住為準

▴ 左:徐悲鴻臨稿 藏品修復 / 右: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圖》徐悲鴻局部收藏

中研院文哲所

▴《漢畫像石-盤鼓舞》HanDynasty stone figure Drum Dish dance

2013玫瑰情城市大學個展

城市大學圖書館

2014無調性現代曲—許美玲個展

Atonal modern music 華岡博物館
就如同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 貝爾格 《沃采克》Wozzeck --- 無調性音樂之美跳脫調性框架的旋律、追尋不受限的美感
……Adele lun

2015民國台灣情—吳承硯單淑子

國立台灣美術館策展

三、崑劇油畫創作

每一場「崑曲」演出,都流連忘返,如同瀏覽美術館,記憶舞臺人物、場景光線、陰影、線條與色彩…先以速寫輕描捕捉概括,回到畫室再潛心作畫,精緻細描人物造形,再將畫布置於地板,使用抽象油畫線條遊走,將白描、水彩和油料…等穿插表現,畫下一系列豐富精彩的戲曲畫稿。在「崑曲」視覺心靈洗禮之下,如同奔放的火山,將滿懷憧憬感動,宣洩在畫布上,鋪陳在眼前的,竟是寧靜完美的世界。

「崑劇」除了曲韻優雅底蘊之外,也深受孫家勤老師「仕女畫」影響,人物線條細勁有力,融合傳統寫意工筆畫風。傳移摹寫白描人物神采飛揚,再運用油畫甩筆變化技巧、靈活的筆觸與刮痕和滴狀,表現堆疊厚重的特質,尤其是金箔閃爍的視覺效果,奔放自由的線條色彩,將雍容華麗《楊妃》,繁複的身段、優美的唱腔一一呈現。

《新編京劇牛郎織女天狼星》

曾永義院士編撰 New Beijing opera Cowherd and Weaver 當代油畫創作 15F 2016國光劇團/ 榮興客家劇團

我的新編京劇《青白蛇》 ◎曾永義院士
近年我以編劇為「業餘遊戲」。雖是「遊戲」,但這「遊」是孔子「遊於藝」的「遊」;「戲」則自然的將我研究戲曲的一些心得和理念注入其中。我喜歡以歷史人物和民族故事作為題材,前者像歌劇《霸王虞姬》、《國姓爺鄭成功》,京劇《鄭成功與台灣》、《射天》,河南梆子戲《慈禧與珍妃》;後者像京劇《牛郎織女天狼星》、《青白蛇》,崑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
因為前者可以借古鑑今,發人省思,隱含時代意義;後者流播千百年,深中人心,在中華文化背景下,最富有民族之意識思想和情感。

2007 新編崑劇《 孟姜女 》

曾永義院士 編撰,Kunqu Opera Meng Jiang woman 當代油畫創作30F國立戲曲學院京崑劇團

2015舞非舞個展

新北市文化局
▴ 左:臺大校友合唱團 戴金泉教授

2016東方舞戲序曲個展

胡曉真所長策展/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 左:曾永義院士 胡曉珍所長 / 中:舞蹈家 張媛婷 劉航煜 / 右:北京藝術學院長 孫萍/葉金森 陳煒瞬教授

2017國際戲曲人物聯展

國父紀念館
▴ 戲曲學院張瑞濱校長

2017「不只是崑曲節目」-新編崑劇《蔡文姬》

劉家瑜 主持

2017荷蘭手工書出版

2017東方舞戲個展

中正紀念堂美齡藝廊 銘傳大學通識中心
▴ 照片由左至右:曾永義院士 / 銘傳大學通識中心 / 名伶 朱民玲 趙揚強

新編崑劇《梁祝》

曾永義院士編撰 Kunqu Opera The Butterfly Lovers 當代油畫創作30F 2014 國光劇團演出

百年一覺誰醒覺,卻愛流連鑼鼓聲,由戲曲院士曾永義編撰的崑曲版《梁祝》,是第一部臺灣製作的崑曲劇作,由「國光劇團」演出。

2017新編昆劇之美 《蔡文姬》許美玲當代個展

國軍藝文中心

曾永義院士表示,「過往的文藝作品更多地強調了文姬歸漢,續寫漢書的大義,而忽略了她與左賢王的夫妻之情。新編昆劇《蔡文姬》所要表現的,不過是以她所處的時空,她所受的遭遇,做為一個婦女的無奈和無法抗拒的悲哀。畫中一改傳統中國戲曲寫實畫風,在靜止的畫面,透過傳統戲曲黑、藍與白油料堆疊,與靈動飛舞的書法線條,彷彿置身悱惻《蔡文姬》胡笳訴願。傳移摹寫古畫意象,再創造嶄新的戲曲人物形象。」

▴ 左:戲曲學院張瑞濱校長、曾永義院士、洪惟助教授、銘傳大學沈佩蒂校長

曾院士講座/千古胡笳怨-崑劇之美

新編歌劇《桃花扇》

曾永義院士編撰 New opera peach fan, 當代油畫創作 30F 2015 台灣戲曲學院京崑劇團 /游昌發教授

2017東方舞戲傳統與當代個展

國立中正大學藝文中心邀請展
▴ 上:國立中正大學副校長郝鳳鳴 / 下:美國耶魯大學東亞語文鄭愁予教授

新編崑劇 《楊妃夢》

曾永義院士編撰, Kunqu Opera Dream of Consort Yang 當代油畫創作 30F 2011 台灣戲曲學院京崑劇團
曾永義院士言,新編崑劇《楊妃夢》創作構想,以學術論文〈楊妃故事之發展及其相關之文學〉為基礎,嚴格根據崑腔曲劇體製規律編寫。旨在呈現歷史上楊妃之真人實事,以及其經由文人論述、民間傳說所產生扭曲變型之原委;從而發人以體悟與省思。蓋人生如夢如戲,古今亦一大夢一大戲耳,世人又豈非為夢中人,戲中人哉。

2018銘傳大學漢唐舞樂藝術師生創作成果展

2018 漢唐舞樂藝術說中國畫之變體

華岡博物館

2019形象畫會聯展

日本名古屋愛知縣美術館

2020銘傳大學藝術中心美感力師生成果展暨紅樓夢講座

2020一門三代藝術世家—吳麟若、吳承硯、吳大維與許美玲

國立中央大學藝文中心

2020國家圖書館曾永義院士手稿捐贈儀式

2020蓬萊新韻台灣當代崑曲個展

崑曲博物館

2021《蓬瀛詠弄人間戲》新編京崑劇油畫創作 許美玲博士

《蓬瀛詠弄人間戲》 北市國樂團,由瞿春泉指揮,包括溫宇航、王海玲、曹復永、朱民玲、趙揚強、丁揚士、江彥瑮、廖瓊枝等大咖演員輪番登台,精選曾永義院士《梁山伯與祝英台》、《慈禧與珍妃》、《射天》、《二子乘舟》、《霸王虞姬》、《陶侃賢母》創作唱段,作曲家全新編配。

2022穿越城市的刻度/威尼斯新視象

義大利德國文化交流協會

2022恩師曾永義院士 「人間戲」許美玲當代書畫創作

華岡博物館

四、從臺北、荷蘭、慕尼黑到紐約遊歷、臨摹與創作

2015荷蘭海牙

莫瑞泰絲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

2016希臘

國立雅典神廟 考古博物館

2017南法尼斯

馬諦斯。夏卡爾美術

2018奧地利美景宮

克林姆Klimt百年紀念展
▴ 當代油畫創作15F

2019遊歷、臨摹與創作

泰德當代美術館 TATE International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大英博物館留連忘返,林布蘭的手稿尤其珍貴,除了表現個人思想與情感,從細部觀察,也顯見特殊的東方寫意長筆法、與荷蘭黃金時期絢爛光輝。

▴ 左:當代墨彩創作 / 右:林布蘭手稿

2018人體舞畫速寫與墨線書法

美感是畫家生活紀錄,緣於家風開明,雙親熱衷藝術與收藏,自小即接受西方鋼琴與芭蕾訓練。除了古典音樂、舞蹈之外,教學課餘遊歷作畫,接受歐、美視覺心靈洗禮,先以淡線捕捉概括光線、陰影、線條…,回到畫室之後再潛心作畫,進一步細描塑造形體,包括人體速寫、水彩和油畫…等,前後往來期間留下一系列豐富的畫稿。

▴ Dance of light and shadow Flower abstract painting Dr. Mei Ling Xu《舞影花 舞者》 當代油畫創作15F

2023紐約

當代美術館

New York Creative inspiration 舞蹈人體畫室 since 2018

為強化素描能力,長久以來「人體」就是第二個畫室,我酷愛芭蕾,也沉醉「舞蹈人體速寫」。2018紐約舞動人體畫會,舞者在平台上自由舞動,是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Creative inspiration在舞蹈音樂人體畫室,冷靜思考與跳動心靈兩極化,必須從中取得平衡,像是暴風雨侵襲,不斷破壞,不斷重建,反覆記憶速用來捕捉瞬間美感意圖。

五、愛與光

▴ 左:大合照 / 中:臺北銘傳大學 / 右:徐悲鴻廣西藝術大學生

每一次入畫,都如同修行一般,反覆思考,直到心力交瘁為止。畫的魅力,在於情感流動與思想豐沛,不斷進入與釋放,那是一種真誠的情感,不再是具體價值...

創作冒險是我的人生哲學,只有在不確定的因素下,才會勇敢地前進。每日清晨醒來都是驚喜--花園的花香、鳥語與蝴蝶...帶來喜悅,創作是一種感人的動力,可以跟別人分享。印度哲人說「如果你想像自己的樣子,就能成就自己」一旦死亡就再也無法思考,所以我不再想未來,是一種生命的浪費,光陰不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