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頭場上 | 共襄盛舉 | 牡丹勝事 | 亭外蹤跡 | 驚夢七年 | 玉簪繫情

牡丹勝事

我跟著牡丹亭七年多的時光,從臺灣的臺北、新竹、臺南,香港,大陸各大城市,美國的舊金山、洛杉磯、爾灣、聖塔芭芭拉,英國的倫敦、希臘的雅典,新加坡等各地演出的紀錄,只要有任何推廣中華美學與崑曲文化的機會,總是看見白老師神采奕奕全力往前邁進,打一場看不見勝利的仗。

每一次的演出,觀眾的客座率大多在九成以上,甚至搶票預購,黃牛票都出現。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場地幾乎都是大型的劇院規模,觀眾的位子都在一千八百∼三千之間,如果戲不受歡迎,龐大的觀眾席無非是一個重大的壓力。然而七年的見證,觀眾的熱情有增無減,讚賞擁戴。反而讓人不捨是曲終人散之際,但每一場的謝幕都是延伸崑曲成為中華文化復興的火種,繼續燃燒下去。


 
台北第一場演出 (2004)   加州,聖塔芭芭拉 (2006)   百場演出慶功宴,北京故宮 (2007)
 
第一百場演出謝幕,北京大劇院 (2007)   洛杉磯 (2009) 《玉簪記》偷詩,蘇州(2008)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指導教授: 臺大特聘講座白先勇教授 | 中國文學系臺灣文學所柯慶明教授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 08:20~19:00 週六 08:20~17:00 (週日不開放)
展覽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五樓特藏資料展覽區

10617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或擷取
建議最佳瀏覽螢幕解析度1024x768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