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 | 生於北京,為旗人葉赫納蘭氏族後裔。 |
1927年 | 父母親課識字,教以四聲之分辨。 |
1930年 | 從姨母讀四書,又從伯父誦讀唐詩。 |
1934年 | 入北京篤志小學五年級。始作絕句、文言文。 |
1935年 | 入北京市立女二中,始填詞,為七言絕句〈詠月〉。 |
1941年 | 夏,入北京輔仁大學國文系,專攻古典文學。九月下旬母親病逝。 |
1942年 | 師從顧隨先生,詩詞創作漸豐,並首次發表詞作,取筆名「迦陵」。 |
1945年 | 大學畢業,任中學國文教師。 |
1948年 | 3月,於南京與趙東蓀結婚。11月,隨丈夫遷居臺灣高雄。仍任中學國文教師。 |
1949年 | 夏,長女出世。 聖誕夜經歷白色恐怖,丈夫被捕。 |
1950年 | 6月,受牽連失去教職,與女兒一起被捕入獄,後獲釋。 夏末,於台南一私立女中任教。 |
1952年 | 丈夫獲釋。 |
1953年 | 次女出世。轉赴台北女二中任教。並被臺灣大學聘為兼職教師。 |
1954年 | 經許世瑛、戴君仁介紹,專職任教於臺灣大學,長達十五年。並先後在淡江大學、輔仁大學兼任教職,講授詩選、杜甫詩、詞選、曲選等課。同時,在臺灣教育電臺與電視臺講大學國文與古詩十九首。 |
1956年 | 開始研究王國維詩詞。 |
1966年 | 應交換計劃赴美國密西根大學與哈佛大學任客座教授。 出版《杜甫秋興八首集說》(臺灣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
1968年 | 客座講學屆滿返臺。 |
1969年 | 離開臺大,移居加拿大溫哥華,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終身教授。 出版《迦陵存稿》(臺灣商務)。 |
1970年 | 出版《迦陵談詞》(臺灣純文學)、《迦陵談詩》(臺灣三民)。 |
1974年 | 回大陸探親。 |
1976年 | 長女夫婦因車禍同時去世。 |
1977年 | 再度回大陸探親。 出版《古典詩歌評論集》(香港中華書局)。 |
1978年 | 出版《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臺灣明倫)。 |
1979年 | 1979年開始,每年假期回大陸講授詩詞至今。先後應邀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遼寧示範大學、渝州大學、蘭州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大學、湖北大學等大專院校講學,並受聘為客座教授或名譽教授。同時,受聘為中華詩詞學會顧問。 |
1980年 | 出版《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香港中華書局)、《迦陵論詞叢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1年 | 赴成都參加杜甫學會首屆年會,與繆鉞先生相識。 |
1982年 | 出版《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廣東人民出版社);協助顧之京整理收入《顧隨全集》的《馱庵詩話》。 |
1984年 | 出版《迦陵論詩叢稿》(北京中華書局)。 |
1985年 | 出版《迦陵談詩二集》(臺灣東大)。 |
1987年 | 應北京輔仁大學校友會、中華詩詞學會等五團體邀請,在國家教委禮堂舉行唐宋詞系列講座。 出版與繆鉞先生合著之《靈谿詞說》(上海古籍出版社),葉教授所撰部分於臺灣另版為《唐宋詞名家論集》(臺灣國文天地)。 |
1988年 | 出版《中國詞學的現代觀》、《唐宋名家詞賞析》(臺灣大安)、《唐宋詞十七講》(湖南岳麓書社);增輯出版《杜甫秋興八首集說》(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9年 | 應臺灣清華大學之邀講學一年,並同時在臺灣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作主題講演。 |
1990年 | 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退休,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榮譽稱號。 受聘為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及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並獲香港嶺南大學榮譽博士、臺灣輔仁大學傑出校友獎與斐陶斐傑出成就獎。 出版《中國詞學的現代觀》(湖南岳麓書社)。 |
1991年 | 出版《詩馨篇》(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
1992年 | 出版與繆鉞合著之《詞學古今談》(臺灣萬卷樓);增輯再版《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臺灣桂冠);增訂再版《中國詞學的現代觀》(湖南岳麓書社)。 |
1993年 | 1月,於天津南開大學創辦「中國文學比較研究所」(後更名為「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並於南開大學捐獻退休金的一半,設立「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活動基金」。「駝庵」為顧隨先生之別號。 出版《詞學古今談》(湖南岳麓書社)。 |
1994年 | 被新加坡國立大學聘為客座教授。 重新出版《杜甫秋興八首集說》(臺灣桂冠圖書)。 |
1995年 | 《靈谿詞說》於1995年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優秀成果」一等獎。 |
1996年 | 出版與陳邦炎合著之《清詞名家論集》(臺灣中央研究院)、《清詞選講》(臺灣三民);與田師善合編《與古詩交朋友》,為所編選的一百首詩錄製吟誦音帶(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97年 | 出版《迦陵文集》10冊(河北教育出版社)、《迦陵談詞》(臺灣三民)、《阮籍詠懷詩講錄》(天津敎育出版社)。 |
1998年 | 出版與海陶偉教授合著之英文版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中國詩歌論集》)(美國哈佛大學亞洲中心)、《好詩共欣賞:陶淵明、杜甫、李商隱三家詩講錄》(臺灣三民)、。 |
1999年 | 出版《葉嘉瑩說詞》(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0年 | 出版《葉嘉瑩作品集》24冊(臺灣桂冠)、《清詞叢論》河北教育出版社。 |
2001年 | 出版《迦陵學詩筆記:顧羨季詩詞講記》(臺灣桂冠)。 |
2002年 | 獲香港嶺南大學頒予「榮譽文學博士」稱號。 主編《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24冊(中國書店出版)。 |
2003年 | 出版《詩詞的美感》(中央研究院)、《陶淵明飲酒詩講錄》(臺灣桂冠)、《兒童學唐詩十講》(光碟)(臺灣至鼎文化)。 |
2004年 | 10月,南開大學辦「慶賀葉嘉瑩教授八十華誕暨國際詞學研討會」。 出版《多面折射的光影:葉嘉瑩自選集》(南開大學)、《風景舊曾諳:葉嘉瑩說詩談詞》(香港城市大學)。 |
2005年 | 協助顧之京整理《顧隨詩詞講記》。 出版《南宋名家詞講錄》(天津古籍出版社)、《迦陵論詩叢稿》新一版(中華書局)、《葉嘉瑩自選集》(山東教育出版社)。 |
2006年 | 應「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之邀,在清華大學進行五次專題演講。 出版《王國維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修訂出版《清詞選講》(臺灣三民)。《名篇詞例選說》、《唐宋名家詞賞析》(南開大學出版社)。《唐宋詞系列講座》光碟28片(加拿大宋慶齡兒童基金會資助在天津北洋音像出版社出版)。 |
2007年 | 10月,於臺灣大學主講三場專題演講:「《史記•伯夷列傳》的章法與詞之美感特質」、「汪精衛詩詞中的精衛情結」、「陳曾壽詞中的遺民心態」。 出版《照花前後鏡: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臺灣清華大學)、《迦陵講演集》5冊(北京大學出版社)、《迦陵說詩》系列四種與《迦陵詩詞稿》(中華書局)、《迦陵論詩叢稿(中國文庫)》(中國出版集團、中華書局)、《獨陪明月看荷花:葉嘉瑩詩詞選譯》(陶永強譯,謝琰書法)(加拿大中僑互助會)、《與古詩交朋友》書及光碟(田師善選注,葉嘉瑩讀誦)(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再版)。 |
2008年 | 12月,中華詩詞學會授予「中華詩詞終身成就獎」。 出版《迦陵說詩》系列四種(中華書局)、《迦陵著作集》八種(北京大學出版社)、《風景舊曾諳:葉嘉瑩談詩論詞》(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再版)。 |
2009年 | 出版講座錄影《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南開大學出版社)、《神龍見首不見尾:談〈史記‧伯夷列傳〉的章法與詞之若隱若現的美感特質》、《汪精衛詩詞之中的「精衛情結」》、《鏡中人影》三種(臺大出版中心)。 |
2010年 | 出版《葉嘉瑩談詞》(南開大學出版社)、《葉嘉瑩詩文選集》(中國文聯出版社)、《南宋名家詞講錄》(繁體版)(清華大學出版社)、《陳曾壽詞中的遺民心態》講座錄影(臺大出版中心)。 |
2011年 | 出版《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唐五代名家詞選講》(清華大學出版社)。 |
2012年 | 出版《名篇詞例選說》(北京出版社)、《迦陵詩詞曲聯選集》(線裝書局)。 |
2013年 | 出版《紅蕖留夢:葉嘉瑩談詩憶往》(葉嘉瑩口述)(北京三聯書店)。 |
本網站之所有圖文內容版權為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或擷取使用 © 2013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您與我們聯繫。 TEL ▏+886-2-3366-4551 E-Mail ▏tulce@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