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 | 2月19日元宵節生於遼寧鐵嶺。父親齊世英,母親裴毓貞。 |
1930年 | 隨母親前往南京與父親團聚。入小學ㄧ年級。 |
1932年 | 隨母親抵天津法租界,就讀天津老西開小學三年級,後返回南京。 |
1933年 | 入南京鼓樓小學。 |
1934年 | 夏,患肺病至北京休養。 |
1935年 | 返回南京就讀山西路小學至畢業。 |
1937年 | 隨東北中山中學師生經蕪湖至漢口。 |
1938年 | 由漢口跋涉抵湘鄉,後至長沙短期就讀周南女中一年級,最後輾轉到達重慶。11月下旬隨父親至南開中學就讀,文學啟蒙於孟志蓀先生。 |
1940年 | 直升南開中學高中部,受《時與潮》雜誌影響,奠定學識基礎。 |
1943年 | 入武漢大學哲學系。 |
1944年 | 經朱光潛先生提點,轉入同校外文系,師從朱光潛、吳宓先生。 |
1947年 | 大學畢業後,於上海偶遇馬廷英教授,獲聘任臺灣大學外文系助教。 |
1948年 | 與羅裕昌於武漢大學校友會初遇,10月於上海結婚後回臺。 |
1950年 | 隨夫調職於臺中定居,三兒皆誕生於此。 |
1953年 | 任臺中一中英文教師至1958年。 |
1956年 | 考取美國國務院Fulbright交換計畫教員,赴美進修英語教學半年。 |
1958年 | 秋,任中興大學講師講授大一英文。 兼任故宮英文秘書長達六年時間。 |
1961年 | 兼任靜宜大學副教授講授美國文學,並於東海大學外文系講授翻譯課程。 |
1967年 | 隨夫調職遷至臺北,升任正教授,二度考取美國國務院Fulbright交換計畫。獲邀先行至美國印第安納州樹林中的聖瑪麗學院講授中國現代文學,並同時於印第安納大學研究比較文學。 |
1969年 | 返臺創立中興大學外文系,任首屆外文系主任。 |
1970年 | 秋,籌辦於中興大學召開的「第一屆英美文學教育研討會」,開創新革。 任臺大外文系兼任教授,於文學院講授高級英文課程。 |
1972年 | 獲邀出任國立編譯館人文社會組主任,翌年兼任教科書組主任,展開多項領域經典著作編譯計畫。 任《中華民國筆會季刊》(The Chinese PEN Quarterly)顧問。 |
1975年 | 主編《An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Taiwan 1949-1974》(Washington University Press)。 秋,再赴印第安納大學研究比較文學。 |
1977年 | 返回臺灣大學外文系講授英國文學史與高級英文課程。 |
1978年 | 主編馬克‧吐溫系列《乞丐王子》、《古國幻遊記》(黎明)。 |
1980年 | 主編馬克‧吐溫系列《密西西比河上的歲月》(國立編譯館)。 |
1982年 | 獲邀至美國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任訪問教授講授臺灣文學。 至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參加「中國現代文學研討會」。 |
1983年 | 8月中旬母親逝世。 主編《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爾雅)。 |
1985年 | 至德國柏林自由大學任客座教授講授臺灣文學。 至英國牛津大學參加「中國現代文化研討會」。 返臺時遇車禍。 |
1986年 | 主編《西洋詩歌研究》(中央文物供應社)。 |
1987年 | 父親逝世。 |
1988年 | 自臺大外文系退休,獲臺灣大學頒予名譽教授學位。 |
1989年 | 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臺灣1970-1989小說卷》(九歌)。 主編馬克‧吐溫系列《浪跡西陲》(國立編譯館)。 |
1990年 | 出版《千年之淚:當代臺灣小說論集》(爾雅)。 |
1992年 | 任《中華民國筆會英文季刊》總編輯。 出版與殷張蘭熙合譯、林海音原著之《城南舊事》(香港中文大學) 。 |
1993年 | 出版《評論十家》(爾雅) 。 |
1995年 | 至山東威海參加「自然環境與文學研討會」。 |
1996年 | 參與由哥倫比亞大學主持的「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畫(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aiwan),出任編輯委員。 |
1998年 | 出版《霧漸漸散的時候:臺灣文學50年》(九歌)。 出版與王德威合編王禎和《Rose, Rose, I Love You玫瑰玫瑰我愛你》(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1999年 | 主編《中英對照讀臺灣小說》(天下)。 出版與王德威合編鄭清文《Three-Legged Horse三腳馬》、朱天文《Notes of a Desolate Man荒人手記》(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獲頒第二屆五四獎文學交流獎。 |
2000年 | 出版與王德威合編《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Second Half of a Modern Century: A Critical Survey》(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出版與王德威合編蕭麗紅《A Thousand Moons on a Thousand Rivers千江有水千江月》、張大春《Wild Kids野孩子》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2001年 | 秋,回到故鄉東北,與兄妹於東北中山中學成立「齊世英紀念圖書館」。 出版與王德威合編李喬《Wintry Night寒夜》、奚密、馬悅然主編《Frontier Taiwan: An Anthology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臺灣現代詩選》、黃春明《The Taste of Apples蘋果的滋味》(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2003年 | 敦促「國立文學館」成立,後改名為「國立臺灣文學館」。 出版與王德威合編張系國《The City Trilogy: Five Jade Disks, Defenders of the Dragon City, and Tale of a Feather城三部曲:五玉碟,龍城飛將,一羽毛》、李永平《Retribution: the Jiling Chronicles吉陵春秋》、與王德威合編《The Last of the Whampoa Breed: Stories of the Chinese Diaspora》(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2004年 | 獲國家二等卿雲獎章。 捐贈藏書至臺灣大學臺文所,成立「齊邦媛圖書室」。 出版與王德威合編《最後的黃埔:老兵與離散的故事》(麥田)。 出版《ㄧ生中的ㄧ天:齊邦媛散文集》(爾雅)。 |
2005年 | 始撰《巨流河》。 主講《我對臺灣文學與臺灣文學研究的看法》,(DVD由臺大出版中心出版)。 出版與王德威合編施叔青《City of the Queen: A Novel of Colonial Hong Kong香港三部曲》、陶忘機主編《Indigenous Writers of Taiwan: An Anthology of Stories, Essays, and Poems原住民文學》(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2006年 | 主編《吳魯芹散文選》(洪範)。 出版與王德威合編吳濁流《Orphan of Asia亞細亞孤兒》、平路《Love and Revolution行道天涯》、朱天心《The Old Capital古都》(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2007年 | 出版與王德威合編張貴興《My South Seas Sleeping Beauty我思念的長眠中的南國公主》、郭松棻《Running mother and other stories奔跑的母親》(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2009年 | 出版《巨流河》(天下文化)。 獲第五屆總統文化獎文藝獎。 中興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 |
2010年 | 佛光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 出版《巨流河》簡體中文版(北京三聯書店) 。 《巨流河》獲得亞洲出版獎最佳著作類首獎。 |
2011年 | 臺灣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在臺灣大學與林文月對談「百年河山」。 出版《巨流河》日文版(作品社) 。 《巨流河》獲得第二屆在場主義散文獎、第九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以及新浪中國好書榜十大好書。 |
2012年 | 《巨流河》獲得第七屆文津圖書獎。 |
2014年 | 出版《洄瀾:相逢巨流河》(天下文化)。 |
本網站之所有圖文內容版權為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或擷取使用 © 2014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您與我們聯繫。 TEL ▏+886-2-3366-4551 E-Mail ▏tulce@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