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朝鮮李朝實錄》,日本昭和五年(1930)至七年(1932)京城帝國大學法文學部影印太白山本。此書為朝鮮太祖康獻王時代(1392-1398)至哲宗時代(1850-1863)之編年體歷史紀事,涵蓋二十五代,四百七十二年。內容包含政治、外交、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為研究此時期朝鮮歷史之珍貴資料。 |
第二種,《皇華集》一卷,朝鮮刊活字本。此書收錄明景帝景泰元年(朝鮮世宗三十二年,1450)明朝敕使倪謙與朝鮮遠接使鄭麟趾、申叔舟等人唱答之詩文。此書對研究中、韓文化交流史具有珍貴價值。書首有日人塩田屯所題詩一首:「我僻從來好奇書,每觀韓冊購祕笈,昔時征戰所載歸,督君一本皇華集。」下云:「天保庚子五月書鄙辭以贈 竹香石黑君」。 |
第三種,朝鮮金忠善(1571-1642)撰《慕夏堂集》三卷(朝鮮憲宗八年,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朝鮮刊本)。金忠善(1569-1642)原係日本人,姓沙,名也可。明萬曆二十年(1592),豐臣秀吉命加藤清正率軍侵朝鮮,以沙氏為右先鋒。沙氏抵韓,慕朝鮮文物,乃移書議和,後竟歸化朝鮮,賜姓金,名忠善,仍主防務。崇禎十五年(1642)卒。本書書首有壬寅(1842)年姜世綸、鄭藎、姜必序等序。卷三「附錄」末載金漢輔壬寅(1842)〈恭書先祖慕夏堂遺集後〉。書末載壬寅(1842)朴光錫跋。本書除本館收藏外,另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及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各藏一部。《韓國歷代文集叢書》(漢城市:景仁文化社,1999)未收錄此書。 |
第四種,朝鮮金萬重(1637-1692)撰《九雲夢》,朝鮮純祖三年(清嘉慶八年,1803)刊本。此書描寫男主角性真本居仙佛界,因調戲八仙女獲罪發配凡界,名楊少游。楊少游先後娶八仙女之凡界化身為妻,後因聽胡僧說教,九人一同皈依佛門。此書常被與中國《金瓶梅》、日本《好色一代男》等故事相提並論,然此書隱含有對理想世界之深切憧憬。本館所藏乃此書完成當年之初刻本,彌足珍貴。 |
第五種,《歷代寶案》,1936年至1941年間抄本。《歷代寶案》收錄琉球國王尚巴志三年(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至琉球國王尚泰二十年(清同治六年,1867)間琉球與中國、暹邏、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國家往來之外交文書,為研究琉球歷史及外交史之珍貴資料。本館所藏為久場政盛據沖繩縣立圖書館所藏本抄寫,全部計249冊。《歷代寶案》原本已毀,故本館抄本彌足珍貴。 |
第六種,真境名安興編《琉歌大觀》,1933年至1940年間抄本。此書為沖繩縣立圖書館第二任館長真境名安興所編,收錄琉球列島流行之歌謠約六千五百首。時代包括尚德王時代(1461-1469)至大正初期為止,約四百五十年。內容包括民謠、童謠、長歌、節歌、狂歌、三十字短歌等,以及「口說」類與「劇詩」類之「組踊」等。此書對琉球文學及琉球文學史之研究,皆具有極高之價值。此書原本已佚,本館所藏為手抄完本。 |
第七種,《碑文記》,抄本,抄寫者及年代不詳。《碑文記》收錄琉球各地石碑、掛額等之銘文碑記,乃琉球王府時代極貴重之文獻。今存有五種傳本之《碑文記》,本館所藏為其中之ㄧ。此本《碑文記》中包括如〈萬歲嶺記〉(明弘治十年,1497)、〈國王頌德碑〉(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石火失橋碑文〉(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等碑文。《碑文記》中之碑文充分呈現琉球各時代政治、社會、文化等之實際樣貌,對於琉球早期地方文化史之研究,極具價值。 |
第八種,《琉球處分關係文書》,抄本。此書為日本明治八年(清光緒元年,1875)五月二十九日至明治九年(1876)六月十七日止,琉球藩尚泰王率眾「親方」連署向日本政府太政大臣三條實美(1837-1891)、內務大丞松田道之(1839-1882)等官員抗議日本片面阻止琉球派遣使節赴清朝貢、受封,慶賀新帝即位等之交涉文書。全書以明治時代之古文書寫,計收錄二十八件雙方往來交涉之文書,其內容對當時清朝冊封琉球王朝之從屬關係、琉球與日本政府間之交涉過程以及日本併吞琉球之真相,均具有高度之研究價值。此抄本文書另有刊本行世,收入《琉球處分》第二冊(《琉球所屬問題關係資料》第七卷,東京:本邦書籍株式會社,1980)。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