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宋朱熹(1130-1200)編《二程先生書》(明隆慶四年臨海金立敬重刊本),有「西疇珍藏」、「五福五代堂寶」、「八徵耄念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天祿繼鑑」等印記,可知曾為天祿琳琅中物。全書五十一卷,本館所藏存卷十一至十七,另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同一版本,存四十四卷,其所缺即為本館所藏之七卷。 |
第二種,明俞安期彙纂、梅鼎祚(1553-1619)增定《詩雋類函》(明萬曆三十七年自刻本),此書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及大陸北京大學圖書館等多處收藏皆作一百五十卷,本館所藏存一百卷。 |
第三種,清曹霑(1715-1763)著,高鶚續《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清東觀閣據乾隆年間程氏活字本校刊本)。此書卷首有「東觀主人」識語,謂程本「原刻係用活字擺成,勘對較難,書中顛倒錯落,幾不成文,且所印不多,則所行不廣。爰細加釐定,訂訛正舛,壽諸梨棗。」其刊本所據,由此可知。 |
第四種,唐王士元撰、宋何璨注《洞靈真經》三卷(明藍格抄本)。本館所藏各卷首頁首行之下分別題「璧十三」、「璧十四」、「璧十五」,可知此本乃抄自《道藏》〈洞神部〉。 |
第五種,《楚辭》十七卷,漢王逸編次,明陳深批點(明吳興凌氏刊朱墨套印本)。此本為《楚辭》白文,陳深批點屢引宋洪興祖、明劉鳳等注語。此書首有明王穉登序,末有明王世貞跋。 |
第六種,《集千家註分類杜工部詩》,唐杜甫(712-770)撰,宋徐居仁編,宋黃鶴補註(元至正八年積慶堂覆皇慶元年建安余氏勤有堂刊,元末葉氏廣勤堂印本)。本館所藏此本有「楊紹和印」白方印記,知為聊城楊氏海源閣舊藏。 |
第七種,元揭傒斯(1274-1344)撰《揭曼碩詩集》(舊抄本)。此本首卷之前有光緒七年顧緝庭手書題記並過錄清李錫疇讀後記、李兆洛及張蓉鏡題記等,彌足珍貴。 |
第八種,宋白玉蟾(1194-?)撰《瓊琯白先生集》(明萬曆二十二年刊本),臺灣地區僅本館收藏。又本館所藏為十四卷本,異於大陸北京圖書館等所藏之八卷、十二卷本。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