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麟先生1921年9月22日出生於基隆,1998年8月12日因急性肺衰竭於台北仙逝。葉先生創作的台語歌謠〈舊情綿綿〉、〈思慕的人〉、〈寶島曼波〉、〈淡水暮色〉、〈暗淡的月〉、〈悲戀的公路〉、〈溫泉鄉的吉他〉、〈安童哥買菜〉、〈孤女的願望〉等詞作八千多首,指導提攜無數歌壇新秀。不僅縱橫流行音樂三、四十年,其詞作精煉且量多,更是堪稱台灣樂壇與文壇之佳話。
葉俊麟早熟早慧,他創作的歌詞文字呈現出特有的詩歌藝術美感,用貼近台灣土地的詩歌形式,多樣又多情的呈現當時代的人、事、時、地、物,反映社會的形象與人民的生活樣貌。在流行音樂界,葉俊麟的作詞家身份,難免被歸入娛樂界看待。然,就社會層面探討他的台語歌詞內容,極富歷史背景、政治環境和社會文化意涵,以雅俗兼具的書寫著稱,堪為母語文學寫作的先行者。
今(2018)年適逢作詞家葉俊麟先生逝世20週年,本館以典藏葉俊麟家屬捐贈之手稿資料及親友留存文物,結合民間豐富收藏物品,舉辦「舊情綿綿─寶島歌謠大師葉俊麟文物特展」。期待透過這次展出,讓大眾了解臺灣早期民間唸謠,及葉俊麟和同時代的歌謠創作者使用母語傳承的文學貢獻。台灣歌謠不只是庶民的傳唱,也承續文化藝術的時代使命。
大家來聽故事:葉俊麟的成長故事
舊情綿綿的時代:葉俊麟和他的創作年代
《寶島風情展歌詩:葉俊麟的文學創作
霧夜的燈塔:專業詞作造就巨星
寶島曼波:經典好歌紅不
寶島四季謠:載體多變歌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