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麟歌謠內容有圍繞牽連著愛情、世情、親情、鄉愁、流浪等主題,描寫的背景大量襯托在當時台灣的時空環境,出現踏水車、騎水牛、牽水牛、飼鴨飼雞、港邊燈塔、路燈樓窗等具體的庶民生活細節以加強台灣形象,也將台灣物產寫入歌詞中。從〈再會夜都市〉、〈悲戀的公路〉沉鬱內斂的的筆觸,產生綿纏迴腸的氣韻,到〈水車姑娘〉、〈田莊兄哥〉通俗親切的口語,帶著直爽明朗的暢快感,描寫著風情萬種的都會風貌,也饒富純樸鄉間的人情味。晚年仍未停筆創作不輟,除覽全台各地風景名勝之外,更從台灣頭基隆〈雨的港都〉寫到台灣尾恆春半島〈墾丁熱帶風〉,完成《寶島風情畫》36首詞曲兼備的歌詩。將台灣各地風景名勝盡覽眼底。
葉俊麟詞作常見運用情景交融的敘述手法,<碧潭假期>、<淡水暮色>、<寶島四季謠>等,詩人透過具體景物的描寫,一幅幅宜人景色跳躍而現,移情而抒發內心情懷,凡言情、說理、敘事、寫景透過歌曲營造出一首一首牽動人心的詩歌。鮮明的人物形塑,包含各種行業如小生意人、船員、農人、小歌星;有傳統市場中〈安童哥買菜〉、在午夜場戲院旁擺路邊攤的兩兄弟<攤販夜嘆>、到都市當女工<孤女的願望>、前往城市謀生<田莊兄哥>等。這類的作品也唱出時代的心聲,及台灣社會底層各行各業面對戰後百業待興的社會,心憂而不愁,堅韌而不怨,也像葉俊麟人生的縮影。
《詩經》中精華感人以「國風」為最,中國唐朝白居易、元稹等詩人在新樂府運動以詩歌唱和著社會地層的心聲,為後世讚嘆。葉俊麟及同時期詞曲家,創作出與鄉土相契合的歌謠,如若「台灣國風」之經典,應敬之以「台灣文學家-詩人」相併。
開啟葉俊麟先生五十年的歌謠創作人生
秋風雖然冷酸酸 阮又毋知冷
面前雖然無路行 阮又向前走無停
到底阮欲去叨位 自己也袂分明
啊……啊…… 幫助伊生活兼讀書
換來冷冰幾句話 叫阮怎樣袂怨悽
可憐黃葉 一葉又一葉 被風吹落地
秋風比較伊做人 也無彼呢冷
黃葉被風吹落地 一直傷心啥路用
怎樣阮想起昔日 目屎滴胸前
啊……啊…… 枉費阮為伊喝苦湯
偏偏變心來耽誤 人情義理全無顧
冷淡秋風 一葉又一葉 被風破壞阮前途
1946年葉俊麟於基隆寫成第一首創作詞〈秋風落葉〉。1968年鐵金剛唱片公司製作同名唱片,加入二段口白,由洪第七、尤美男女對唱,背面歌詞載明「本歌曲係由日據時代真人實事改編」。葉俊麟當時投資鐵金剛唱片公司,親自參與《秋風落葉》製作,整張唱片完全由葉俊麟作詞。當時鐵金剛的經營已經逐漸走下坡,因學生陳和平先生於海山唱片任職之故,乃由海山唱片發行,銷售成績優異。隨後海山唱片收編鐵金剛,又發行《為愛犧牲》台語歌曲精選輯收錄〈秋風落葉第二版〉及寶島風情畫第一首〈慕情陽明山〉,大部分由葉俊麟作詞。
1996年由葉俊麟的學生發起眾星於國父紀念館為葉俊麟老師舉辦「創作50週年紀念音樂會」。葉俊麟親自製作《葉俊麟創作50週年紀念》專輯,由周宜新編曲,並請女弟子吳琇麗、林義麟演唱含二段口白之〈秋風落葉〉創作歌曲共11首。
由館藏蒐集之〈秋風落葉〉手稿中記載「吳琇麗 林義麟唱」,推斷應為1966年發行《葉俊麟創作50週年紀念》專輯所作,然而稿件右下角註明「民國35年 於基隆」,乃因原稿等資料於1963年葛樂禮颱風淹水已佚失。
葉俊麟創作始於1946年基隆寫成〈秋風落葉〉,至1996年吳琇麗主唱〈秋風落葉〉,一路走來五十年。其台語歌謠創作人生起於〈秋風落葉〉,亦終於〈秋風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