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溫泉早期主要為原住民族發現與利用,而在日治時期則開啟溫泉的休閒沐浴活動。最先開發的溫泉是新北投溫泉及草山溫泉,接著由北而往南、往東,逐一開發清水、泰安、谷關、廬山、東浦、知本、安通、文山等溫泉區。不只是「臺灣處處有溫泉」,且各地溫泉都有不同特色,例如水色微青、帶著硫磺味的北投青磺泉;混濁泥漿、淡淡煤炭及硫磺味的關子嶺溫泉。

不過,當時設備較完善的四大溫泉是草山、新北投、關子嶺、及四重溪,周邊亦開發不少建築做為旅館之用,是旅遊和療養的好去處!

▍北投溫泉

▍四重溪溫泉

▍草山溫泉

▍關子嶺溫泉

▍臺灣案內地圖

臺灣處處有溫泉之彰化溫泉

彰化溫泉原址在八卦山中腹,也就是大佛風景區後方停車場處,今日已枯竭。彰化溫泉係為八卦山湧出之碳酸鐵泉,對於胃腸病及婦人病有效,使用幫浦將湧出之冷鑛泉接引上山後,以鍋爐加熱後作為溫泉供人沐浴。 1933年9月28日,公共溫泉浴場落成,位於八卦山御遺跡與彰化神社之間,建築包括磚造八角浴室、游泳池、附屬建物與休憩所,彰化名人賴和也曾多次與友人造訪。

有關「臺灣溫泉主題典藏」資料庫

「臺灣溫泉主題典藏」資料庫 為本校地質系校友、曾任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科長的陳柏淳博士,生前所蒐藏之珍貴的臺灣溫泉文史資料,由家屬同意與本館合作數位化,豐富本館數位典藏,並提供使用者學術利用。謹此,敬表對陳博士及其家屬之謝忱。

▍彰化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