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展開各項近代化工程,將清代的舊城市依照近代西方的都市計畫重新設計的「市區改正」即為其中一項。

以臺北為例,臺灣總督府在1900年之後著手拆除阻礙交通的清代臺北城牆,拓寬並拉直臺北城內的街道,並制定法律規定往後興築房屋的各項基準。隨著都市計畫與建築規章陸續整備,加以總督府官方與日本民間的建設公司進駐,臺北市的街景開始由清代建築轉為西洋風格的近代樣貌,城內的榮町通與本町通為其代表。

而1908年落成的臺灣鐵道旅館是具代表性的西洋風格建築之一。隨著臺灣鐵道縱貫線於1908年4月通車,臺北的鐵道旅館即於同年十月開張,成為當時全島唯一的西式高級旅館,位於臺北車站出站後隨即可見之處。

此外,日治時期的地方官廳以磚造洋風建築為主。臺北州廳(今監察院) 、臺中州廳(今國立臺灣美術館) 、及臺南州廳(今臺灣文學館)由建築總督府技師森山松之助設計。該建築的特色為紅磚白飾帶式的辰野式建築,均有法國第三帝政時期流行的馬薩式屋頂。

日治時期不只重新設計臺灣街道與街景建築,渡海來台的日本建築師所興建的大學校舍也相當具特色。悠遊台北城,買張校園建築繪葉書也是十分有紀念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