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事科學的土俗研究,其要旨在於歸納法。
—伊能嘉矩 1894
余嘗有志於修人類學,數年以來致力於斯學之研磨,久期於闡明亞細亞各種人類之系統關係,聊資裨補學界於萬一。而今,斯學之溥博淵泉的臺灣,屬我版圖,不僅學術上,將來治教之需要上,亦逢不可不速為研究調查之機。
—伊能嘉矩 1895
欲觀一鄉之風俗人心,知其鄉之現在的同時,應知其鄉之歷史。欲觀一國之風俗人心,知其國之現在的同時,應知其國之歷史。移風易俗之事,與歷史之結果相始終,臺灣的土俗研究,也是如此。
—伊能嘉矩 1896
關於所謂生蕃,近來有多說。有曰屬於亞洲人種(Asian Race)之一支。有說屬於馬來人種(Malay Race)之一支。然而僅止於揣摩而已。其屬於何種種族之決定,應該離開後天的觀察,必須從先天的觀察來入手。離開政治上的意義,必須從學術上的領域來探討。於是藉由生物學之力、心裡學之力、土俗學之力,、以之進行人類學上的分解綜合,才可以得到最後的確定解決答案。
—伊能嘉矩 1896
所幸仍有一些遺老還記得昔日的生活習俗與古語。現在假如不趕快做實地訪查並做成記錄,以後要研究時,也只能在蕃社廢墟中暗彈眼淚罷了。
—伊能嘉矩 1896.7
耆老之中有然還記得一些簡單的語詞外,好像是一堆火的餘燼照亮黑暗,給人種學的研究提供一些材料,這是我最感到愉快的事。
—伊能嘉矩 1896.9
和他見面時,發現他是個壯年的紳士,而且有秀才的身分。他對於平埔蕃的歷史、習俗都很清楚,不但會寫一手好漢文,也記得許多固有的平埔語,這對我的研究工作有莫大的助益。
—伊能嘉矩 1896.10
宜蘭城內已經消失的舊俗,在某一種歷史性的儀禮中,幸而被保存,這是任何一個地方都有的現象。
—伊能嘉矩 1896.11
從語言的調查,我們可以分辨調查的對象是屬於哪一個人種,同時針對未開化人類的「數」的觀念,研究其心理的發達過程。
—伊能嘉矩 1896.11
古來至今,語言已經完全漢化,惟有風俗,仍然不改舊慣……儘管他們連小孩、婦女都以能用流利的臺灣語,但仍保留其固有土俗,可知土俗對於人類之價值。
—伊能嘉矩 1897

我因為行走困難,時而停下來,蕃人見到我這個樣子,馬上靠近把我背起來,而其他蕃女則把我的雨具、外套、小行李等接過去,分攤幫我帶走,使我放下心來。
—伊能嘉矩 1897
凡國家歷史有重大的變更時,歷史文物也隨之遭受破壞,這種現象無論在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時代都是如此,成為一個常例。我實地探訪以後,自然感到萬分遺憾。
—伊能嘉矩 1897
有歷史記載的就根據歷史記載,沒有歷史記載的則根據遺物,沒有遺物的則根據口述傳統,這是遡古研究的三要訣。
—伊能嘉矩 1898
漢人的保守性格的真相,仍然留存在鄉間闢地。凡是要在臺灣觀風察俗的人,不應該忘記要深入鄉間探訪,找出不為人知的原貌。
—伊能嘉矩 1898
歸納起來,平埔蕃通常是先天上有保守的傾向,女子因為過去受到外來的刺激較少,因此她們所保存的舊習俗與舊思想,比男子所保存的還要多。
—伊能嘉矩 1898
始於臺北東南方蕃地屈尺啟程,接之跋涉大嵙崁、五指山、南庄、大湖、東勢角、埔里社各方面山谷,而後漸次南進,經水沙連蕃境,踏查林圯埔、蕃薯寮各地,接以海路前往恆春,視察世稱琅橋一代之蕃界,又渡水達至卑南之地,轉而橫貫臺東谷野,遠入奇萊方面之蕃境,於是得以完成調查任務。
—伊能嘉矩 1900
如果想要瞭解臺灣各蕃族的現況,單單深入瞭解各蕃族現狀是不夠的,必須詳知各蕃地的天然條件及民、蕃互動關係。
—伊能嘉矩 1900
臺灣各蕃族的語言因族群不同語種也不一樣,然而該蕃族的分群在系統上原為同一,因此在語言上雖顯示出種差,其主幹是相同的,而其中呈現的差異並非方言上而是分群上的差異。
—伊能嘉矩 1900
好可惜啊!每個地方的古蹟都任其頹壞在那邊,從未加以整修,不到十年以後,恐怕有關兩百年前歷史的好標本,將會煙沒無存。
─伊能嘉矩,1900.08.29,楠梓坑
當初,我在日本內地晏然翻閱Henry M. Stanley所寫的《橫越黑暗非洲大陸》一書,腦子裡幻想著蕃地探險是男兒畢生的一大快事。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伊能嘉矩 1900,彭佳嶼
我渡臺的願望,是從事臺灣蕃人的人類學研究。要進行蕃地探險研究,有三個必須條件,那就是第一、蕃地的知識。第二、 對蕃人有講方便的對策。第三、懂得蕃語。抵臺後發覺我欠缺這三個條件,因此感覺時機未到,便一心一意,先從研究臺灣的歷史、地理和蕃語開始。
—伊能嘉矩 1900,彭佳嶼
口碑啊、口碑啊,如果將各種口碑傳說都蒐收集,前後比對,稽考一番,討究其由來的話,則在闡明其本源的問題上,應該提供不少的資材。蕃情研究,現狀的探究固然是必要的,而口碑的蒐集調查,也不應忽略。
—伊能嘉矩 1900
土俗學,即英語所謂的ethnography,針對某一群人類的風俗習慣,進行科學的研究,說明其文明開化的起源,以及發生、發達、進度。
—伊能嘉矩 1901
人類的生存競爭,未來永遠難以消失,若這是自然命運的話,我們可以從過去瞭解現在,從以往人類興亡盛衰的歷史,或可瞭解將來的發展方向吧!
—伊能嘉矩 1904
無視史料之修史為空文;忽略史蹟之修史為空想;故造史實之修史則為妄斷。
—伊能嘉矩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