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請點選文間的小圖觀看放大圖 ● |
幼年時代 |
一九三三年 |
出生於上海市日本租界。啟蒙教育為日本語文。 |
 |
一九四六年 |
春,舉家自上海返回臺灣,自小學六年級開始學習中國
語文。同年秋,考取北二女,三年後直升高中部。 |
中學時代 |
一九五二年 |
考取臺灣大學中文系,及師範學院藝術系,選讀前者。 |
大學時代

訂婚當日與媽媽合影留念 |
一九五七年 |
與郭豫倫先生結婚。次年中文研究所畢業,留母校任教。 |

結婚照
|
一九六○年 |
至一九六六年間,編譯《聖女貞德》、《居禮夫人》、《南丁格爾》、《茶花女》、《小婦人》、《基督山恩仇記》(東方出版社)。 |
一九六六年 |
出版《謝靈運及其詩》(學術論著)。 |
|
畫家先生郭豫倫先生筆下的
如花美眷林文月
 |
一九六七年 |
出版《澄輝集》(學術論著)。 |
一九六九年 |
獲國科會資助赴日,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修員」一年。 |
一九七○年 |
出版《京都一年》(遊記)。 |
留影於寫作《京都一年》的京都寓住所 |
一九七二年 |
出席京都國際筆會,提出日文論文<桐壺長恨歌>。次年自譯為中文,並附<源氏物語:桐壺>譯文,發表於《中外文學》,始啟《源氏物語》譯文連載之緣,五年半而譯竟。 |
|
雜誌《翻譯天地》專文報導
林文月教授翻譯《源氏物語》 |
一九七六年 一九七七年 |
出版《山水與古典》(學術論著)。 出版《謝靈運》(傳記文學),及《青山青史-連雅堂傳》(傳記文學)。
|
一九七八年 |
出版《讀中文系的人》(散文、論著)。《源氏物語》(日本古典文學譯註)五冊本初版。 |
|
一九八一年 |
初版《遙遠》(散文集) |
|
日文報紙專稿報導林文月教授
翻譯《源氏物語》 |
一九八二年 |
《源氏物語》修訂版上、下二大冊本出版。《遙遠》獲得第五屆中興文藝獎散文項獎章。 |
一九八四年 |
出版《破天而降的文明人》(薩摩亞酋長演講稿集翻譯)。 |
1986年留影於台北寓所,
前坐者為臺靜農教授
|
一九八六年 |
出版《午後書房》(散文集),獲得第九屆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 |
一九八七年 |
獲為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員。 |
一九八八年 |
出版《交談》(散文集),獲得第十四屆(1989)國家文藝獎散文類獎。 |
與臺靜農教授合影  |
一九八九年 |
為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客座教授。出版《枕草子》(日本古典文學譯註)。 |
一九八九年 |
出版《中古文學論叢》(學術論著)。 |
一九九一年 |
編印《臺靜農先生紀念論文集》。 |
|
|
|
一九九三年 |
自臺大退休。為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出版《作品》(散文集)、《擬古》(散文集)、《和泉式部日記》(日本古典文學譯註)、《風之花》(散文選集,在大陸出版)。 |

獲頒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翻譯成就獎紀念照

1994年10月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演講 |
一九九三年 |
獲聘為臺灣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
一九九四年 |
《源氏物語》獲得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翻譯成就獎。
應邀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演講 |
一九九五年 |
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客座教授。
獲日本東亞同文書院紀念賞。 |
一九九七年 |
出版《伊勢物語》(日本古典文學譯註)、《夏天的會話》(散文選集,在大陸出版)。 |

|
獲日本東亞同文書院紀念賞
日文報紙專稿報導 |
一九九八年 |
始為日本《-》定期撰寫日文隨筆。 |
一九九九年 |
為捷克查理斯大學客座教授。出版《飲膳札記》。 |

出版捷克文,譯六朝詩選講義
《DEV?T ZASTAVEN?》 |
二○○○年 |
出版《DEV?T ZASTAVEN?》(捷克文,譯六朝詩選講義)。《飲膳札記》獲第三屆臺北文學獎。
十一月將手中現存之著作手稿、著作自藏本及畫作等資料捐贈臺大圖書館永久典藏。 |
二○○一年 |
臺大圖書館於四月十二日起至六月三十日舉辦『林文月教授手稿資料展─臺大近代名家手稿系列展之二』與座談會、專題演講等系列活動。臺大頒贈感謝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