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李瑞明老師初稿整理。
※更詳盡的洪一峰事蹟與相關臺灣歌謠歷史,請參閱石計生教授主持之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寶島歌王洪一峰虛擬音樂博物館



洪一峰生平事蹟 年代 臺灣歌謠歷史發展
1914 臺灣第一張唱片灌錄。
10月30日出生於臺北市堀江町,本籍地為臺南州鹽水街。 1927
在艋舺度過童年 1928

1933
  • 1932至1937年間,臺語流行歌曲、唱片工業興盛。
  • 1932年王雲峰譜曲、詹天馬作詞聯手創作電影主題曲〈桃花泣血記〉;鄧雨賢作〈大稻埕進行曲〉。
  • 全家從艋舺搬到北港,就讀於北港公學校。
  • 遇野世先生教以歌唱技巧以及樂理。
1934
│ 1938
  • 1934年郭博容組博友樂唱片公司。
  • 1935年勝利唱片公司開始錄製臺語唱片;泰平唱片公司開始錄製臺語歌謠唱片。
  • 1938年陳秋霖在東亞發行唱片;周添旺在古倫美亞作出新歌十多首;日東發行〈四季紅〉、〈對花〉。
遷回臺北萬華,就讀龍山公學校。 1939 開始皇民化運動、唱片公司開始歇業。


洪一峰生平事蹟 年代 臺灣歌謠歷史發展
  • 1940年3月15日畢業於龍山公學校。
  • 942年任職於日本人蔗板加工廠。
  • 1940至1943年去新高堂買音樂方面的書籍、吉他自修。
1940
│ 1943
 


洪一峰生平事蹟 年代 臺灣歌謠歷史發展
  • 開始街頭走唱,有時替人畫畫像維生。
  • 參加公會堂演唱活動。
  • 見岡晴夫演唱而立志成為一流歌手。
1944  
  • 自取藝名「洪文昌」,創作第一首成名曲〈蝶戀花〉。
  • 與洪德成自組小型歌唱樂團,在九號水門外淡水河邊舉辦「露天音樂會」推展臺語歌曲。
1946 楊三郎創作〈望你早歸〉,並且組樂隊加入「臺北放送局」。
  • 小型歌唱團因二二八事件解散。
  • 8月5日母親洪蘇治去世。
  • 與翁志成開設「天聲音樂研究社」,開始教學生涯,並以「天聲音樂團」之名,應邀在喜宴或商店開幕慶典中演唱。
  • 開始於坊間、並在臺北與臺南之間走唱那卡西,自印歌仔簿販賣並自彈自唱。
1947
  • 天聲音樂團活動
  • 進行音樂教學
  • 那卡西走唱
1948
│ 1952
  • 1950年高雄鳳鳴電臺成立。
  • 1951年前後出現家庭式唱片工廠。
  • 1951至1954年間,唱片公司紛紛設立,翻刻日本、香港唱片為主。
  • 1952年許石設中國唱片、陳秋霖設勝家唱片


洪一峰生平事蹟 年代 臺灣歌謠歷史發展
在臺南受到電臺經理賞識,介紹到中廣臺南電臺駐唱。 1953 李山珍設麗歌唱片。
  • 回到臺北,與洪德成、小鳳於民聲廣播電臺製作現場歌唱節目,自兼歌手、樂師與指揮,駐唱歌手有紀露霞、林英美、張淑美、張美雲等人,節目由小鳳主持。
  • 至民本、天南、正聲現場演唱。
  • 編〈天邊海角〉、〈海邊月〉(洪一峰曲,洪德成詞)。
  • 以洪文昌之名創作〈幸福的歌聲〉等曲。
  • 持續2、3年租屋於天水路15號2樓指導學生(約5、6名)  結束那卡西生涯。
1954 日籍臺僑林來返臺籌設歌樂唱片。
  • 於民聲電臺現場演唱。
  • 錄首張78轉唱片。
1955
│ 1956
  • 1955年自製第一部臺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上映。
  • 1956年臺灣研究成功33又1/3轉唱片。


洪一峰生平事蹟 年代 臺灣歌謠歷史發展
  • 錄製33轉女王唱片〈寶島蓬萊謠〉、〈我猶原等著你〉
  • 錄製33轉南國唱片〈男性のブルース〉、〈深更的吉他〉。
  • 搬到三重,後居住3年。
  • 10月經那卡西樂師介紹認識葉俊麟,與其陸續共同創作〈舊情綿綿〉、〈淡水暮色〉、〈思慕的人〉、〈寶島四季謠〉、〈寶島曼波〉等巨作。
  • 1957-1958年改藝名為「洪一峰」。
1957  
  • 錄製33轉臺聲唱片〈山頂的黑狗兄〉。
  • 灌錄亞洲唱片。
1958 臺語片第一高峰
  • 組「洪一峰歌舞團」,在全臺巡迴公演。 
  • 透過日本僑領蔡東華引薦赴日,在有樂町「日本劇場」演出,成為戰後第一位到日本發展的臺灣歌手,後續於日本各地夜總會巡迴演唱。
  • 12月與許石、周添旺、林禮涵、葉俊麟、紀露霞等擔任中華廣播電臺「聽眾自由歌唱」總決賽評審。
1959 1959至1961年間臺語片陷入低潮期。
  • 於亞洲唱片出版創作曲〈舊情綿綿〉、〈淡水暮色〉、〈寶島四季謠〉、〈男兒哀歌〉,洪一峰時代開始。
  • 洪一峰歌舞團活動。
1960  


洪一峰生平事蹟 年代 臺灣歌謠歷史發展
  • 洪一峰歌舞團結束
  • 至臺南,錄製中廣「臺灣歌謠演唱時間」節目,並於「南星音樂教室」任教。
1961  
6月12日電影《舊情綿綿》上映,大賣。 1962
  • 臺語片第二高峰。
  • 唱片業開始辦理登記。
  • 臺視闢「群星會」歌唱節目(註:群星會—國語;「寶島之歌」--臺語;「綠島之夜」--臺語;「臺北之夜」--臺語,臺語節目每次半小時播出
  • 《梁祝》盛行,黃梅調盛行。
  • 8月7日文夏臺北之夜片酬6萬,創紀錄新高。
  • 長男洪榮宏出生。
  • 3月20日《何日再相逢》上映。
  • 赴日演出。
1963 身歷聲唱片問世。
  • 10月15日《祝你幸福》上映。
  • 長子洪榮宏滿一歲,發現音樂才能。
1964  
  • 3月赴日演唱。
  • 4月蘇南竹創辦金馬唱片,設「寶島音樂教室」,應邀任教,舉家遷臺北。
  • 6月22日《無情的夢》上映。
  • 「洪一峰歌舞團」牌照賣給新竹黃先生。
1965
  • 熱門音樂引進臺灣,受年輕人歡迎。
  • 臺語歌演唱空間受限。
客串演出《流浪到臺北》中金馬訓練班音樂老師角色。 1966 臺視臺語歌唱節目僅存「寶島之歌」,每集製作費3200元,播出時間半小時,相較同時期歌唱節目「群星會」、「時代之歌」的條件優勢,臺語歌唱節目則於弱勢地位。
  • 洪榮宏4歲,開始進行嚴格訓練。
  • 繼續培養新人。
  • 演出《歌星淚》男主角,並演唱同名主題曲,隨片登臺。
  • 鐵金剛唱片公司出版《洪一峰作曲全集》。
  • 11月參加高雄體育館舉辦的「十大臺語歌星演唱大會」。
1967  
  • 洪榮宏首度客串與父親同臺演出。
  • 應聘在「金馬歌唱訓練班」教學,臺南、臺中、高雄、嘉義奔波任教,學生有方瑞娥、秀蘭、愛玲、廖峻、趙佩君等。
  • 6月9日參加許石舉辦「難忘臺語歌曲歌星聯誼演唱會」。
  • 應臺灣歌廳之邀約進行現場商演。
  • 應邀擔任金馬唱片電影公司歌謠電影研究社影講師。
  • 演藝事業的重心漸漸移到日本,至1975年結束,與日本國寶巨星橋幸夫、法蘭克‧永井、內川康範交好。
  • 1973年洪榮宏10歲,錄製首張「孤兒淚」專輯,被喻為神童,內收錄〈我為你唱一首歌〉、〈孤兒淚〉等11首歌
1968
│ 1975
  • 臺灣歌謠演唱空間縮減。
  • 1968年臺北市政府發歌星證、演員證,取締無照歌星、演員以及演藝場所負責人。
  • 1968年10月臺視取消「寶島之歌」、「綠島之夜」兩節目,臺語歌曲在電視節目失去舞臺。
  • 1969七月起電視節目限制一天內只演唱2首臺語歌。
  • 1971年唱片業進入企畫經營型態。
  • 1975年新聞再查禁「我恨你恨到死」等91首歌曲,「淨化歌曲」數月來已審查4千餘首,其中禁唱達5、6百首。


洪一峰生平事蹟 年代 臺灣歌謠歷史發展
  • 秀場公演。
  • 1989年3月27日,受洗為基督徒。
  • 1990在國父紀念館與吳靜嫻合頒金曲獎「新人獎」、參加總統就職晚會「淳樸之音」演唱老歌。
1976
│ 1990
  • 1976年公布「廣播電視法」--「廣播電視使用方言應逐漸減少」。
  • 1980年CD唱片問世。
  • 1981年起洪榮宏成為臺語歌壇新偶像,臺語流行歌曲再度流行,臺灣歌謠重現風華。
  • 1989年陳達儒獲頒第一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洪一峰生平事蹟 年代 臺灣歌謠歷史發展
  • 信主後致力創作詩歌。
  • 1992、1994年擔任金曲獎頒獎人。
  • 1995、1997年擔任「金曲龍虎榜」頒獎典禮頒獎人。
  • 1995年庾澄慶重唱洪敬堯新編曲的《山頂的黑狗兄》,於高雄演唱時,特地北上參加其發表會。
  • 2005年罹患帕金森氏症。
  • 2006年適逢臺語電影五十周年,擔任金馬獎頒獎人。
  • 2009年12月發現罹胰臟癌,26日昏迷,住進新光醫院。
  • 2010年2月轉入北醫安寧病房,2月24日下午4點40分逝世。
  • 2010年3月13日安息禮拜,總統親頒「褒揚令」
  • 2010年6月26日受贈第二十一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1991
│ 2010
  • 1990年陳秋霖獲頒第二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 1992年楊三郎逝世三週年音樂會。
  • 1994葉俊麟獲頒第六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 1999年亞洲唱片「臺灣老歌典藏集」CD60張出版。
  • 2004年,洪一峰、文夏與紀露霞獲得前總統陳水扁頒獎,皆被譽為「臺灣國寶」。
  • 2010年10月27日洪一峰之子三人於小巨蛋舉辦紀念父親之「寶島青春夢」演唱會。
  • 2010年,石計生教授主持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寶島歌王洪一峰虛擬音樂博物館」完成,為臺灣最早將洪一峰先生重要典藏物件如歌曲、樂譜、手稿、歌仔簿及相片等,透過數位化技術加以保存展示,並將洪一峰先生對臺灣歌謠的影響與貢獻永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