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29 語言所 曹景瑄
「翻轉教室」。近來最夯最流行的教學趨勢,當我一看見此關鍵字出現在圖書館的活動訊息,立刻好奇地點了進去,也就那麼剛好,一直想找機會好好重新了解 EndNote 的我,能不報名嗎? 尤其以往圖書館的教育訓練方式多半是上機講解,對於翻轉教室如何於此運用,以及欲加強書目管理的效率,抱著一顆報告將遲交的猶豫掙扎,我還是來了...。
因為是「翻轉」學習,課前學習者就一定要先將指定的線上影片閱畢,如此才有助於課堂中的活動進行與討論。老實說,平時在大批的文獻海中泅泳,我相信實在很少人願意主動花時間去完成前置作業。不過當天參與的學員,卻都將影片看過了!我想,很大的原因是,教學影片的製作完完全全將人們潛在的惰性考慮進去了。(笑) 即使有約十幾段的影片要看,但每一段的內容平均只有三分鐘,是專注度維持的最佳間段。所以說,在不知不覺中,影片就這樣默默消化完了。
重點進入課堂的學習,連分組的方式都花了一番心思,讓同組的夥伴能夠迅速熟識並且相互合作解決抽到的關卡,題目的分配也是採循序漸進的方式,和課前的影片觀看做了一個很好的結合。在小班制的教學情境下,學員可以從抽到的問題中再提問,講師也非常耐心仔細地幫助釐清大家的觀念,對學習效果更是加分!
整個課程下來,可以說顛覆我原本的認知。原本猜想,就算採分組競賽模式,對於「較長的」學習者,或許也就沒有那麼大的反饋。不過在解題對抗的對過程中,其實會認真的討論與發問,渴望的已非獎品之於孩童的誘因,而是真正在求知上的交流。舉凡在影片的拍攝、課程設計、遊戲發想等,甚至每一組都還有一位圖書館組員擔任小幫手的角色,完全降低學習者的焦慮,改變課堂中一對多的單向傳遞管道,打造一個很完整的學習情境,我想,圖書館的用心一目了然。感謝圖書館如此花費心思為學習者做不同課程設計的嘗試,這也是對一個教學者很好的啟發,推薦大家來嘗試翻轉的概念!
2015/5/14 大氣系 qqj 
我是因為需要助教修習時數得知此項活動,看到課程介紹的時候就覺得非常有趣,到處找人一起來參加(可惜除了跟我一樣需要時數的同學外,其他人都沒有什麼動力…)。報名此課程前,我並不知道翻轉教學這個名詞與EndNote這個軟體,因此對我來說是非常值得體驗的課程。
翻轉教室是很重要的一個主題就是先修,圖書館提供非常完整的PPT EndNote教學介紹,內容非常清楚詳盡,不同功能分為不同個PPT檔案,可以快速查詢使用說明與範例,非常方便。雖然還沒有實際操作,但若要使用此軟體時,不至於因為不熟悉而退卻。原本在大概理解EndNote功能後,覺得自己不是非常需要這個軟體,因為大部分需要的參考文獻,我已經有一套熟悉管理方法。但觀看PPT的過程中,可以從這個軟體的功能中,發現一些整理的小技巧,會覺得此軟體似乎滿方便的。譬如同一篇論文,可能在自己分類的目錄下,符合三個目錄的條件,這樣我要把這個論文存三次,分別存在這三個目錄中;但若使用EndNote,我可以把原本設定的目錄都設為smart group,如此一來,我不需要操作,軟體就可以直接幫我分類,量大的情況下,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課程活動以分組大富翁方式進行,我認為非常成功好玩。第一、因為分組進行,學員會因為團體的關係,逼迫自己課前一定要完成EndNote PPT學習,讓自己先有一些基礎知識。第二、一般講習課程,在中午至下午這個階段,學生往往會不自覺地睡著,但是因為有大富翁的互動活動,學生除了要討論解題,也會期待大富翁的階段成果,根本就無法睡覺,還會覺得非常緊張激動! 第三、因為分組闖關且需被指定代表上台解題的關係,組員會確保每個人都能知道這題怎麼作,加上互動很多,也可以認識一些不同領域的同學,成效真的很好。
很感謝圖書館提供這麼有趣的課程,而且非常用心準備了獎品道具等等的輔助工具。之前上過圖書館的一般講習的課程,其實內容都不會太難,但是學生互動真的很少,台上的老師真的都非常認真,可是學生可能不是對這個內容非常有興趣,只是為了時數參加的,所以比較不會太積極,自然較無反應,也不會主動報名此類課程。但是這次翻轉教室真的太有趣了!! 而且我也好久沒去圖書館,進去才發現有好多活動! 以後會想常去圖書館逛逛,有此類活動也會主動報名!
============================
11/05 大氣系 qqj 
之前參加過EndNote主題的大富翁活動,活動前先看了圖書館提供的線上PPT,對EndNote有一定的認識,活動中也練習了EndNote的使用,較為熟悉EndNote的操作,同時認識了一些不同領域的同學,還得到了參加活動的實用獎品,整體來說是個非常豐富的課程。因此這次看到圖書館再次舉辦翻轉教室的活動,感到十分期待!
我選擇參加「Web of Science (WOS)+JCR之心機賓果」活動,因為一直都有使用JCR系統,圖書館的圖文介紹也看過了,但是只取自己所需的部分,並未深入了解本系統功能。一看到翻轉教室標題有JCR,馬上引起我的興趣,由於課程搭配WOS,才從PPT中完整了解兩個系統的關聯性與功能。PPT解說非常詳細清楚,雖然畫面有點小,但大部分關鍵字都有放大,此外也提供很多實用的小技巧,並說明各技巧在使用上的意義,這部分超級實用!本次除了提供教學影片,還有自我評量的網頁,可以檢視自己學習的程度,真是太感人了!學完馬上有個複習的動作,是很貼心的設計!(不做也沒關係,沒有強迫XD)
我認為PPT的部分主要是認知上的教學,到翻轉教室則是靈活應用的學習。我一去上翻轉教室,因為太緊張什麼都忘光了,無法在時間內找到該找的資訊,差點崩潰。還好翻轉教室設定是團隊的活動,每組有配一位助教,活動目的不在於考大家,而是協助有一定基礎的大家,快速熟悉圖書館所提供的系統,所以會適時的提醒同學該注意的地方,我最後還是順利完成了問答任務(感謝大家)。遊戲的部分這次是賓果,一組一張板子,板子上面有不連續的16個數字。若答對問題,該組可以選一個數字,別組若有該數字,都可以一同在板子上作記號,最後連線最多的組別,可以得到第一名。但如果只是這樣就不是心機賓果了,所以工作人員在某些號碼上面動了一點手腳XDD,有能給該組多選一個數字或者拆別組一個數字的特殊功能,讓整個活動變得很有趣,超歡樂的XDD。
我認為團體活動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能得到很多到不同的想法,別人可能會提出自己完全沒想過的問題。目前翻轉教室的活動,因為工作人員對於系統較為了解,且比較有經驗,所以這部分主要還是由工作人員擔任問題提出的角色(如果學生擔任這角色,會很超展開無法控制)。這次許多題目都提供了我很多便利研究的管道,各文章關聯性與參考價值的資料,可以使研究更有效率,搜尋資料也更加完整,對我目前的工作內容非常有幫助。
說實在有點汗顏,我對於學校公佈的事情與狀況常常不是非常積極,但兩次上完翻轉教室都會覺得學校提供了很多有趣且實用的資源,但我都沒有深入去了解,非常可惜。我認為翻轉教室可以提供學生一個學習的動機,不管是因為喜歡玩遊戲、想更多認識該系統、想拿獎品、或是認識朋友等,都是一個很好的推力。學生於遊戲中有所學習,也開啟一些對學校的供給的好奇,會相對變得比較主動。再次感謝圖書館提供的學習機會,也謝謝同組隊友的共患難XDD!
2015/5/14 國發所 李浩銘
當初想要參加「HELP講堂:翻轉教室篇」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這次的主題「ENDNOTE」我從大學部時期就聽過類似軟體的講習,進了臺大以後亦曾參加過圖書館的ENDNOTE的講習。可是我一直覺得上手不易而且實用性低──如:建置書目資訊的時間比直接在Word繕打還久、而且還不知道何時會再用到同一筆參考文獻,因此我想看看是否能藉此提供我習慣使用該軟體的「動機」。其二是我很好奇圖書館要怎麼應用時下流行的翻轉教室概念於大學的圖書館研習,究竟我們這些「高等教育人士」會如何回應這種教學方法。
翻轉教室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是教師會提供完整的學習材料,而學員必須在課前完整閱讀之──其實是「新瓶裝舊酒」、諸位兒時師長不就常常叮嚀我們要好好預習否?本次研習即要求我們先自行上網學習錄製好的ENDNOTE操作示範並完成主辦單位貼心製作的線上評量。到了現場時,大家應該都已經有了充分的先備知識(prior knowledge),可以在現場動手動腳地操作所學,並在同儕團體、教師的輔導下進行各種試誤(trial and error)。其次,配合適當的遊戲規則以及激勵措施,學員們都能以求知為主體、以知識的分享為樂趣,而各各踴躍和小組討論題目、向全班展示其操作。換言之,所謂的「競爭」在此時已經單純化為一促進學習的手段,而避免了目標錯置(goal displacement)文化下的反學習問題。
美中不足的是,經過這次活動我暫時仍不太有要用ENDNOTE的動機,主要的原因還是個人使用書目軟體的需求有限,其次是外文參考文獻在該套軟體會比較吃香──收錄的資料較豐富、介面更新較早且可避免翻譯的認知差異。這部分我建議該公司可以再加強對華文區的使用者便利(user-friendly)。然而,瑕不掩瑜的是透過這次事先完整的教材提供、線上評量以及現場的討論、演練,我現在應該已經對ENDNOTE的操作得心應手了。
「翻轉教室」是一個能落實學習者主體的理想。儘管在現實層面上,我認為不見得任何情境都適合應用之──特別是在長期處於被動學習、多重競爭擠壓下的文化脈絡,師生恐怕只能偶爾「翻轉」幾下給「領導」過目。不過,在高等教育方面,學生的學習選擇是較具有彈性的,特別像在國立臺灣大學這種頂尖大學,學生相對而言是主動的、可以選擇所需的。因此,如何能夠有效連結學習同好、學術同好進而從微觀層面改變社會的學習文化、大眾對教育的想像。我想這個目標一直是時代賦予吾等任重道遠的使命。所謂的成功不必在於「個人的偉大」、「集體的壯大」,而是能在生活中賦予自我意義並放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組織的功能也應是在個體需求的形成、交流中逐漸被賦予意義,而其能不斷在階層化中追求自我完善的思考與行動,正是社會具有生命力之根本。
2015/10/28 校友 朱同學
很早就知道EndNote這個書目管理軟體,卻不知道如何應用於論文撰寫,看到圖書館開了此軟體的翻轉教室,便決定報名參加。
從課前的線上教材觀看,每一個教學影片檔的長度恰恰符合現代人短小輕薄、隨時隨地隨選的閱聽概念,並提綱挈領明確標示出該段落的主題,以及適當加入相關延伸網址的超連結,都可以看出這系列課程的用心程度。而觀看後的自我評量小測驗,更讓人迅速釐清未吸收到、或未留意到的課程重點與觀念。
課程進行中採取分組活動,每組都有專人再加以協助指導,與同組同學的討論、實作讓概念更具體化、清晰。不同同學的發問及操作上的盲點、可能發生的卡關處,也帶來不一樣的衝擊與思考觀點,有「哇!原來也可以這樣、原來如此」的感想。
相較於一般單向的電腦軟體教授課程,這樣的課程更多添加了雙向互動帶來的趣味、目的性學習的動機更能被強化。
課前預習、帶著問題來課堂(發問)、課後複習不就是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被教育與灌輸的學習方式嗎?翻轉也許正是找回應有的路徑暨態度,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