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摘錄自2019 Openbook好書獎「文學類評審報告」、「非文學類評審報告」,以及「美好生活書評審報告」)
年度好書.文學類與非文學類總評
2019Openbook好書獎,共有52部作品入圍文學類的決審,其中有31部屬於華文創作,21部則屬翻譯類作品。若比較去年,今年的決審書單,在文類比例上的最大變化,是詩集的倍數成長;而這應也只是再更適切地反映了,在更長時程中,詩集出版在臺灣,早已遠較其他文類作品的出版更為蓬勃的實況。
翻譯類作品方面,在進入決審的21部作品中,小說文類呈現明顯的比例優勢,達到15本之多;其中有近半數的7本,是譯自美國文學;排名第二則為韓國文學,共計3本。於是,這份決審書單,也許能粗略呈現今年在臺灣,翻譯小說的特色兩種:其一,是受過創作班專業訓練的美國作家,成為出版社選譯短篇小說集時,考慮的重點對象;其二,則延續近年趨勢,韓國文學誠然已是臺灣出版社選譯小說時的重要選項之一,除了金英夏與韓江等小說家之作品的穩定譯介外,在今年,讀者已能讀到更年輕之作者,表述當代青春經驗的創作。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明快勝出的夏宇詩集《羅曼史作為頓悟》,也許最能說明上述「持續個人探索」,對夏宇常年讀者的珍貴意義。散文方面,《我與貍奴不出門》則展現了黃麗群獨領的卓爾靈思。超越單一文類限制,劉宸君的《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這部文集,則具現了文集編輯團隊,對出版之積極公眾意義的深切落實。總體看來,今年書單依隨創作者各異的關注,紛陳為個人化的蹊徑獨闢:新生代創作者盤整私我啟蒙經驗與文學養成,交出他們各自的「起源之作」;非新生代創作者,則走在個人既驗之作品系譜的延長線上,持續著個人的探索。
✦ 點此觀看各得獎中文創作評審推薦理由 |
得獎好書.翻譯書
今年科普類的翻譯書令評審們印象深刻,以往科普類書籍大概僅有一本上榜,今年卻有4本翻譯書雀屏中選:《打開演算法黑箱》、《睡眠腦科學》、《我擁群像》、《如何在果凍上蓋城市》。科普類翻譯書所展現的趨勢,頗符合全球性的學術發展潮流,即導向跨學科、跨領域的書寫,充分突顯當前世界對於人類世、生物、醫學、AI演算法、設計等新知的渴望,且大多寫得生動有趣,重視各科普領域與人類生活、社會及未來的關係。相較於往年,且與他類作品相比之下,今年社科類書籍的新觀點或新視野展現較不出眾,最終「揭露未知」與「挑戰已知」成為評審決定社科類好書的關鍵。《職人新經濟》即以其突破階級與勞動的刻板印象而出線。《煙囪之島》是「報導者」團隊深入調查臺灣石化產業的黑箱及其效應。《社企是門好生意?》挑戰了一般對於社會企業慈善必然良善的想法。
✦ 點此觀看各得獎翻譯書評審推薦理由 |
年度好書.美好生活書總評
決選評審們皆需閱讀近千萬文字(量同《柏拉圖全集》x6、《小王子》x144),評選會議中討論激烈且有趣。到此階段的作品,都已是本年度百中選一的良作,意見的交鋒除了聚焦在基本的文字風格、編輯理念之外,更多在於「什麼議題是社群的重中之重、何種價值為我們所共感」等論證。
得獎好書.美好生活書
《舌尖上的東協》、《吃便當》、《凝視時代》、《黑潮島航》、《有年輪的繪本》,全是圖文都好看到令人讚嘆「編輯很會」的作品,證明作者良駒×編輯伯樂的龐大化學能量。《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封面、標題引人注目,從初選到複選討論度一直高,決審時終於一錘定音。《橫尾忠則×九位經典創作者的生命對話》得到評審一致讚同,作者橫尾以八十多歲高齡,訪問另一群平均89歲的藝術工作者,短問要答,閱讀清爽,一掃老人靜態回顧年輕美好的老梗。更好的正在發生!方為正解。
✦ 點此觀看得獎各美好生活書評審推薦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