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呈現順序依筆者投稿時間排列
1. 黃OO (森林系)
想要探索的事物永遠太多太廣,無奈時間永遠是個limiting factor,因此總是積極參與圖書館舉辦的大小活動、藉此多替自己的視野開窗闢路。
今天,這本醒目的繪本要領我去哪兒旅行呢?走進了《斯洛伐克百年老市集》,逛逛保有在地風俗,卻也能與時代接軌的農夫市集。恰到好處的色彩與筆觸點亮了午後的心情,心情更加明媚而輕鬆!
回家,匆匆翻開2022《國際觀察曆》:6月2日,週四。上有「平原之地」(Poland)、下有名稱能引發食慾的國家(Hungary)、還有昔日的「牽手」-今天的捷克共和國。它們是中歐V4國家,透過書展的實體擺設與文字介紹,得以對於它們各自的特色有簡潔明瞭的掌握。
私認為:歷史帶給人類的其中一條禮物與領悟便是「我們並不是最衰的。」每個時空下的挑戰與紛擾或許不會停止,也正因我們不夠強壯,所以要牽起彼此的手、一起前進。從天花板垂下的海報,帶著橘紅的、溫暖的色調,告訴我們:即使局勢坎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情疫」相挺、互相扶持。
2. 王OO (中文一)
這次的書展讓我對中歐的國家有了更多的認識。其中我最喜歡對於波蘭的介紹。因為波蘭有一位我詩人我非常欣賞,那就是維斯拉瓦·辛波絲卡。辛波絲卡她寫了許多著名的詩。其中一首〈特技表演者〉給了我許多激勵。詩末說道:超乎一切的美麗就在此一/就在此一,剛剛消逝的,時刻。這句話給我一種寧靜的美感。其中的特技別演者就像是一是一朵花,在泥土中掙扎長大。而它的美又是如此迅速的凋落。但是,那美是剎那永恆的。當初看到這句話時讓我非常感動。透過這次書展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中歐距離我們並沒有我想的那麼遙不可及。其實中歐V4和我們的生活是非常息息相關的。例如捷克的汽車品牌ŠKODA。ŠKODA是近年在台灣新崛起的汽車品牌。經過這次的書展,我對中歐這四個國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希望之後可以到這些國家旅遊。
3. 朱OO (流預所)
情疫相挺:中歐V4知多少?「維謝格德集團」書展
什麼是V4? 孤陋寡聞如在下,只知F4流星花園閃亮明星; 而這次書展,引領我想和台灣口罩疫苗互通有無,患難見真情的中歐四國,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Visegrad Group。
遙遠的最東邊西方國度中歐,十幾小時的飛機旅程,尤其在疫情吹波助瀾下,當然是不可能成行,但是透過文字書籍圖片,我彷彿能感受到在這看似無望的疫情下湧出一股暖流。 捷克,另人耳熟能詳的城市布拉格,是想像中浪漫的戀人搖籃。而我最欣賞的是作家則是卡夫卡,那份描述蛻變 變形蟲的無奈苦楚,反映對照愛的無私與沉淪,真是只有寶寶不說但寶寶知道。或許隨著無法抵擋的趨勢-高齡化台灣,父母是否對孩子們來說逐漸變成頑固的蟲子,聽不懂,看不見,面目可憎的到底是誰?相由心生? 色香味俱全的布達佩斯廚房:匈牙利經典家常菜=Budapest Bites,毫不猶豫是最吸引我的目光,畢竟民以食為天,這道道看得到吃不到的美食,直叫我食指大動,欲罷不能。雖然不是進得了廚房的那種奇才,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還是擠得出來。搭配匈牙利葡萄美酒,想不教人流口水也難。
而波蘭出版的獵魔士,更是我望眼欲穿的大作,殺亦有道的獵魔士,穿插著命運機會的改變,變與不變,執著與放下,令我反思似水年華流逝,過近千帆,甚麼是不變? 可愛溫暖的斯洛伐克百年老市集,溫馨的的插畫色調,對照台灣市場文化,我不經慶幸能藉由此機會飽讀詩書,享受這忙裡偷閒,怡然自得讀書的樂趣,真是萬分感動。"
4. 賴OO (生理所)
情疫相挺:中歐V4知多少」書展感想或展出圖書閱讀心得
這次因社科圖舉辦辦中歐V4的書展活動,故趁期末之際,參訪了情疫相挺:中歐V4知多少的活動。在此次參訪後,讓我對中歐四國更加認識並翻閱了數本介紹這些國家的書籍。以下是個人對此次書展的心得及對波蘭這個國家在文化上印象較深刻的分享。
中歐V4指的是斯洛伐克、捷克、波蘭與匈牙利四個國家,因地緣、歷史淵源和經濟需求等關係,它們互相結盟組成维謝格拉德集團,Visegrad Group,而簡稱V4。 首先在展間有代表各個國家的巨幅布幕,讓人對各個國家能有一概況性的了解。例如:斯洛伐克共和國的總統為查普托娃(Zuzana Caputova),首都在布拉提斯拉瓦,語言為斯洛伐克語。斯洛伐克「Sedita」威化餅先前在臺灣知名度很高,但目前在市面上已看不到了。
捷克的首任總統為瓦茨拉夫.哈維爾(Vaclav Havel)。他是捷克的作家及劇作家;是天鵝絨革命的思想家之一。首都在布拉格。語言為捷克語,較常用之外國語言英語、德語及俄語等。
波蘭共和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維斯瓦娃·辛波絲卡 (Wistawa Szymborska)。首都在華沙。語言為波蘭語,目前英語逐漸普及中. 最後是匈牙利。匈牙利王后: Elisabeth von Osterreich-Urgarn,又稱奥匈帝國的伊麗莎白或茜茜公主。至今仍然被尊為國家聖人,是文化偶像。首都在布達佩斯,語為馬札爾語。匈牙利特產: 刺繡桌巾,辣椒粉,瓷器,白酒,蜂蜜,黑泥炭,鵝肝等。另外魔術方塊是匈牙利建築學教授型雕塑家:魯比克厄爾諾(Emo Rubik)於1974 年發明的機械益智玩具,最初名稱叫Magic Cube。1980年ldeal Toys 公司於販售此玩具·並將名稱改為Rubik's Cube。
另外從[慢聊波蘭]這本書中,讓我更認識波蘭。以下是幾點分享:波蘭的人口是歐盟人第五多的國家。但整個國家只有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百萬(華沙),全國有超過7成的人都住在郊區。另外波蘭的月暦上除了日期之外,也會有名字日,即每一個波蘭名字一個自己的專屬紀念日。對很多傳統波蘭人而言,名字日的重要性不亞於生日。 在波蘭,如果是菜份量大又便宜,CP值很高的波蘭菜餐廳,他們稱為「牛奶吧」。原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為當時肉比較貴,所以多料理都改成添加牛奶,來維持熱量和營養,「牛奶吧」的名字就是這樣產生的。而他們認為醫院的食物為最難吃的食物。所以他們用醫院的食物來形容讓人食不下嚥、單調乏味的料理。波蘭人愛吃甜,卻不愛甜麵包,因為麵包對他們來說是主食,在主食加糖是件詭異的事。所以波蘭人一般來說,不太能接受台式麵包。
最後,波蘭對教育的看法認為是權利,只要有能力,甚至可以免費念到博士班。
5. 黃OO (法律系司法組三年級)
〈Czech and Slovak Cinema: Theme and Tradition讀後心得〉
Czech and Slovak Cinema: Theme and Tradition的作者Peter Hames為電影研究領域中專門研究東歐電影的學者,Hames在本書捨去編年體的形式,選擇透過十個主題的分析整理,嘗試勾勒出捷克和斯洛伐克電影的共同面貌。
捷克與斯洛伐克的電影產製始於19世紀末期,一百多年來,該地區發展出多樣且豐富的電影傑作,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多來自1960年代的新浪潮時期,該浪潮具有高度政治性、實驗性的特色,在國際影壇屢獲佳績,惟本書不完全以該時期為主要研究對象,除了因為作者已有另一專著處理該時期,更因為捷克與斯洛伐克實有更多電影寶藏等待被發現。
對於初認識捷克和斯洛伐克影史的讀者來說,本書的閱讀並不容易,主題式的整理使得時序較為跳躍,若對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歷史或電影沒有基礎知識,而同一頁中出現大量人名與電影片名時,會稍難跟上作者的論述。因此,筆者找了二十餘部書中提到的重要作品來觀看,此後閱讀起來才更為順暢。故筆者並不認為Czech and Slovak Cinema: Theme and Tradition是本入門書,當中內容多已進入各作品的核心而將作品的類型、風格、傳統做分析,或許本書比較適合對該地區電影已有基礎認識,但想再知道更多的讀者。
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歷史背景和電影發展都不禁令人想到台灣電影的處境,我們皆有著豐富的電影歷史,亦曾有在國際上獨樹一幟的新浪潮電影,然而同時我們卻也面臨相似的困境。在最後一章,作者曖昧的下了個標題「斯洛伐克風格?」,其中揭示了幾個課題:在複雜的歷史下,這些導演有著怎樣的國族想像?而因著不大的國內市場,電影產業又該如何面對回收成本的壓力?這些提問往往沒有簡單的解答,然而或許正因三國的相似之處,我們得有共振的可能性,除了反思豐富的電影史帶給後世影人的影響,更需要嘗試透過這些電影遺產在現今的國際影壇開創新局。"
6. 邱OO (法律二)
《獨裁者的廚師》讀後心得—吃人吐骨頭遺留的殘骸回憶
閱讀《獨裁者的廚師》的過程就像享用一頓安排精妙的佳餚,從篇章名「前菜」、「甜點」、「宵夜」等命名也可看出作者的獨特巧思。文章架構將訪談者的回憶與作者實際走訪的所見所聞交錯穿插,前一秒還因為獨裁者所展現的某些逗趣面貌而莞爾,下一秒就被急速抽離,面對這個國度倖存者們血淋淋的傷痕。餐桌上的肉與荒野裡的白骨,誰滋養了權力與罪惡誰化為了土地的養分—將之生吞活剝後還能優雅擦嘴的人,又是誰?
不只是單純的餵飽獨裁者,有的廚師必須偷師獨裁者的家人來還原他童年的味道,創造獨特的價值以避免可能降臨的死劫;有的則學會如何常備熱茶小餅乾來哄獨裁者開心,菜單也要絞盡腦汁變出不同新鮮花樣;有的則是因為廚師當得太成功了,被旁人眼紅陷害差點腦袋不保。這些廚師們提到的經歷有些許共通之處,諸如得到豐厚薪水和新車時的喜悅,更有人在獨裁者的搓合下娶了許多妻子。但得到這些獎賞的他,也逐漸發現自己已無法離開獨裁者單獨謀生。
廚師以精湛的手藝烹飪美食供養獨裁者,獨裁者則以金錢權勢來豢養廚師和其他親信。「有奶便是娘」常被認定是句難聽的話,但「麵包大於一切」是不是聽起來就順耳多了?這種與人類生存需求之慾望連結的物質追求,我認為不能單單以人的貪念與道德淪喪來評斷。但人們終究是要做出選擇,並承擔後果的。麵包的背後是什麼?是不是有人連麵包屑都沒得吃呢?這是現今社會的我們需要持續思考的。
除了能夠一窺獨裁者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震撼是鋪陳已久的最後一章〈木瓜沙拉〉,講述替柬埔寨獨裁者波布服務的廚師永滿的回憶。前面的一些零碎章節「點心」中,讀者只能模糊的得知敘事者對波兄弟(初期安卡內部對波布的稱呼)的親密,如今背後的故事終於揭曉,這是我難以想像的聲音—對獨裁者全然的信任與敬愛。他眼中的波布與歷史事件中的波布展現出截然相反的面向,一個溫柔幽默全心奉獻於建設更好的國度,一個則是由屠殺人數的鮮紅增長浮現了輪廓。告訴永滿波布下過那些殺戮命令,他仍相信波布一定是被欺瞞栽贓了。讀到永滿說波布生病了很可憐,只能喝湯不能吃肉時,我稍稍陷入了絕望—那時有多少柬埔寨人民被活活餓死?眼中只有你、能為了你與全世界對抗,這該是多麼令人感動的深情啊!我卻只感到深深的恐怖。
書中曾經歷紅色高棉統治的人訴說他的體悟:飢餓是重要的政治工具,飢餓是不服從的懲罰,飢餓能維持秩序。他們拿走食物使你挨餓,再給你食物來換取你的尊崇。本書滑順好入口易吞服消化,請大家有機會務必親自品嘗。坐在圖書館一口氣讀完全書的我雖然胃袋空空,腦袋卻因文字的盛宴無比饜足。 "
7. 許OO (經濟系)
「情疫相挺:中歐V4知多少」書展感想
以往只在地理課本上認識中歐國家,那時只覺得中歐離我好遠,在考卷上換算時區時真的好麻煩。以前對中歐國家的印象,都是來自別人的遊記,其實對那些國家並沒有太深的感情。橫豎就是風景優美,富含人文藝術,但並不關心他們。在這波疫情中臺灣獲得國際送暖,才多少了解一些。但說實話,也沒有更加知道他們的異同。
直到在這次書展中,才發現原來日常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其實都是來自中歐國家。像是人人都能琅琅上口的詩人辛波絲卡,其實是波蘭人,路上常開的Škoda,是來自捷克的車,而研發mRNA疫苗的重要人士卡里科是來自於匈牙利,而斯洛伐克,更被稱為是歐洲版的臺灣。我從菇圖設計的遊戲學習單都中收穫良多,這些國家像是從冰冷的地圖中長了出來,變成生活的一部份。最後學習單對完答案之後,抽獎抽到了美味的食物,覺得很開心!
8. 游OO (農業經濟學系)
很高興能夠在一團亂的疫情下看到來自遠方的V4國家能和社科圖共同舉辦「情疫相挺:中歐V4知多少?」的書展,了解到在疫情下給予的溫暖是多麼的感動人心。我們對於歐洲國家大致僅限於英、德、法等大型國家,而這次展覽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是我們很少接觸和了解的,甚至有可能一輩子也不會親自去那邊參觀。不過好在有這次展覽,讓我們了解到:因為地理關係、歷史淵源還有經貿需求等,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維西格勒集團(Visegrad Group),而藉由這個集團,四國的經濟和人口的數量就可以比肩一些大型國家,也更有能力去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和談判,也擁有較大的外交空間。
再次感謝V4國家駐台北辦事處提供的各種DM還有活動,讓我們對這四個國家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和了解。希望社科圖之後可以繼續辦相關的活動幫助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探索。
9. 林OO (日本語文學系)
V4對我來說,可以說是完全陌生的名詞,直到這次書展才有機會一探究竟其真面目。從沒踏上過歐洲大陸的我,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是只在新聞與教科書上看過的名詞,風景很美、物價比西歐便宜以及有著沉重的歷史等等,是我對於中歐的模糊印象。
而這次疫情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對台灣伸出援手,也讓國民們有了契機去深入瞭解這些美麗的國家。在某天即將要走出圖書館時,看到了圖書館活動的宣傳海報,除了豐富的獎品吸引我之外,也很開心圖書館辦了活動讓我們有更深入了解其他國家的機會。
書展中的文宣都十分精美,印滿了各處風景名勝的照片。我拿起匈牙利的文宣,幻想自己翱翔於布達佩斯的天空中,俯瞰著美麗的國會大廈。翻開慕名已久的辛波絲卡詩集,陶醉於簡單動人的文字,感受著波蘭的人文薰陶。比較不熟悉的捷克與斯洛伐克,也藉由學習單上的題目,發現日常生活中與兩國的接點。
從此以後,看到這些國家時,想必內心會有更溫暖的感受以及更強的親近感吧。也期待疫情結束後,能夠親自造訪,加深國家間的連結。
10. 鍾OO (大氣所)
這次書展,我第一次知道V4指的是由捷克、匈牙利、波蘭及斯洛伐克組成的地區性組織。由於書展的內容涵蓋四個國家各自的歷史、文學、和藝術…等面向,可謂目不暇給,要在短時間內消化完如此豐富的資訊不太容易,所以我挑了一本相對平易近人的書作為認識V4的開始——《慢聊波蘭 : 波蘭女孩X台灣男孩 蜜拉士愷的實境生活》。
士愷和蜜拉,本書的作者,同時也是Youtuber,他們經營的頻道主要就是在介紹波蘭的大小事。這本書承襲了他們頻道的精神,從波蘭人的價值觀、社會氛圍、飲食習慣、和日常生活等四個面向切入波蘭的文化。文章的篇幅不長,但是能深入淺出地道出波蘭的特色,即使是沒去過波蘭,或是對當地的歷史和文化不甚了解的人,也能快速吸收。例如在〈波蘭是東歐還是中歐?〉一文中,作者便從地理位置、歷史、經濟等面向去探討波蘭人對於自身文化認同的根據;至於閱讀〈波蘭對世界各國的愛恨情仇〉一文,則像上了一堂國際關係的通識課。歐洲多國林立,處於其間的波蘭與其他各國的互動是如何?在這篇文章中有簡單扼要地說明。
除了文化認同和國家關係之類比較宏大的主題,這本書也不乏許多貼近生活的內容,舉凡飲食、花費,乃至於語言和節日慶典,作者都提供了在地生活的第一手觀察。讀完這本書,除了對波蘭多了一點認識,更激起我出國旅遊的念頭,希望之後有機會能親身造訪波蘭這個美麗的國度。
11. 梁OO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學生)
"一進到社科院圖書館,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小巧但精緻的書展區,館方非常貼心設立了幾張椅子,供讀者能沐浴在充滿中歐氛圍的展區內閱讀。從小到大儘管有數次出國旅行的經驗,但終究是在亞洲地區打轉而已,遙遠的距離加上所費不貲的高昂旅費,讓我對於歐洲的一切實在是相當地陌生,大概除了高中地理課本之外,就不太有其他機會去深入認識這個地方了。在中歐V4書展各式文學的茫茫書海中,我反倒比較喜歡旅遊導覽及圖文類型的書籍,如繪本、美術作品集等,藉由大量的圖像刺激與淺顯易懂的文字介紹,讓我此刻如同置身於中歐般,坐在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河畔,享受著慢活且舒適的午後時光,耳邊似乎時不時也響起了那舊城老鐘的典雅鐘聲。
在群書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斯洛伐克百年老市集」這本書,作者利用第三人稱視角,闡述著主角與祖母逛市集的生活日常瑣事,透過在傳統市場的所見所聞,帶領著我們一同逛街!跟著祖母在蔬果攤前挑選著今晚要烹煮的食材;隨著主角來到醃漬食品攤前,一起品嘗著熱情店家送來的果子酒,這杯斯洛伐克獨門的飲料在文字與圖繪的交織之下,讓我的味蕾彷彿也能嘗到它酸甜的香味。種種貼近生活的小趣事,讓人看到最後仍意猶未盡,捨不得闔上書本離開這個市集,或許在未來疫情結束的某一天,這個意猶未盡便會成為我拜訪這個國家的契機了呢!
12. 許OO (台大社會系)
"「情疫相挺:中歐V4知多少」書展中,雖然四國布條上各介紹的一位人物也很有趣,然而,最引起我好奇心的,是展示「匈牙利特產」的玻璃櫃。其所陳列的品項包含:刺繡、辣椒粉、瓷器、Hollohaza瓷器、palinka烈酒、金合歡蜂蜜、Heviz黑泥炭、鵝肝,到這邊都還在一般熟知的特產的範圍。這些由地名與農特產或手工藝品組合而成的複合名詞,放到網路上搜尋,皆能找到長期累積下來,為數不少的旅遊介紹資訊,甚至線上購買連結。頓時感受到「匈牙利特產」的誕生,原先由地方作為特產獨特意義的來源,在這時由特產回過頭來象徵了地方。
然而,最後一項展列的物品卻不是依照前面特產形成的一般性邏輯:「隨身碟(8GB)」。隨身碟(8GB)?什麼時候消費性電子產品竟然也可能成為地方特產,展示在圖書館的展覽當中?在Google上找答案的過程不若先前順遂,沒有任何一項直接的資訊告訴我,8GB的隨身碟對於匈牙利這個地方的意義,匈牙利既沒有隨身碟的知名廠牌,也不是主要的生產國。僅有零星的台灣經貿報告建議:我國可往匈牙利銷售電子業產品…手機、隨身碟、行動電源等,在匈牙利亦是相當有潛力之拓銷產品。
我可能重新認識了隨身碟與我身處的地方的關係。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匈牙利拓展建議網頁(民110年08月31日)。民111年01月14日,取自https://www.taitraesource.com/total01.asp。
13. 張OO (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班)
最近幾年,因為國際情勢的變化,以及Covid-19疫情的發展,讓台灣與中歐國家產生了更多的互動,例如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等國代表團紛紛訪台,並且捐贈疫苗給我們。這讓許多台灣人對中歐國家產生好奇,我們相距這麼遠,為什麼他們會對台灣產生興趣?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中歐的了解非常有限,多數人民並不清楚中歐包含哪些國家。其實,對於中歐的範圍也是一個具有爭議的議題,但沒有爭議的是,維謝格拉德集團(Visegrad group)是中歐地區最重要的次區域組織。維謝格拉德集團由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四國組成,他們共享類似的地緣關係與歷史文化,因此得以在蘇聯解體、各加盟國紛紛獨立之後,組成一個集團,至2021年為止已經成立30年。
我很開心社科院圖書館這次舉辦了「情疫相挺:中歐V4知多少」書展,其實,中歐國家有許多值得台灣人民學習的歷史經驗與文化內涵。例如,他們都曾經在歷史上被滅國,卻又依靠堅定的國族認同,把握重要歷史變局時刻,重新獨立建國。
在此我要推薦高嵩明先生所著《捷克經典》、《斯洛伐克經典》兩本書,透過精美的圖文敘述,將這兩國的歷史與文化介紹得非常清楚。尤其,他們在布拉格之春、天鵝絨革命中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以及兩國在天鵝絨離異中的和平分手,可見他們既能夠為了理想而勇敢與強權對抗,也能夠以非暴力手段處理國家分裂問題,在在都是相當值得台灣人敬佩與學習的歷史經驗!
14. 劉OO (新聞研究所)
展出圖書閱讀心得 ─ 米蘭.昆德拉(MilanKundera)-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讀後感
昆德拉認為生命的本質是「輕」,由於做決定並不是永劫回歸,任何決策的瞬間都只會發生一次而已,所以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行動以外的其他選項會發生什麼,其他選擇會不會帶來更好的結果。我們的生命只能是「輕」— 正如德國諺語所說「偶然只發生一次的事,算不得數」。
這讓我想到我每次做決定的時候都會猶豫非常久,因為我常常覺得放棄的那個決定也許會為我帶來更好的結果。然而就像昆德拉在書中提到的,我們永遠不能知道選擇以外的其他選項能為我們帶來甚麼,而這些決定只發生過一次,算不得數,是生命中的「輕」。如此之輕,也許就不應該考慮這麼久。 昆德拉認為「沉重」是我們對於意義的追求所產生的感受。生命因為永劫回歸的不存在所以是輕的,但是由於生命又需要意義對抗輕所帶來的無意義感,所以又同時是沉重而難以承受的,最後生命便成為了「不能承受之輕」。
雖然生命中每件事情都是獨立事件,只會發生一次,但因為我們賦予它們意義,使它們產生了重量。這讓我了解到,未來做決定的時候,也許能試著思考這個決定能為我帶來甚麼意義,而不是放棄另一個決定我將會失去甚麼,畢竟這些才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
15. 謝OO (電子所)
中歐與台灣距離約九千公里,大約是二十多個台灣本島的距離。但是從系館到社科院圖書館不用二十分鐘,那是我每天都會路過的一個駐點。「中歐V4大挑戰」是這次書展的遊戲闖關單,這張小卡片在疫情恐慌中,帶著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這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突如其來的闖進我的生活。書展佈置了每個國家的掛軸簡單介紹了當地使用的錢幣、語言、人口與國土面積。不同國家的書籍被放置成一區,這些書籍包含介紹當地的旅遊手冊、台灣人旅居異國的見聞、名人自傳、詩集與繪本。透過翻閱這些書籍,那些發生在距離我九千公裡遠的故事便重現在我眼前。此外,展場還有佈置特色的畫作、玩具,讓人一窺當地文化。中歐特展揭示了許多我平常沒有注意到的真相,從魔術方塊到輝瑞BNT,從耳熟能詳的詩人到路上的汽車,原來我們與中歐的距離並不遙遠。
16. 林OO (電子所)
路過辜振甫圖書館的書展,翻了翻裡面的旅遊書,發現東歐風景和古蹟豐富優美,想要多了解這個地區的民族文化一些,便挑了書展的《波蘭史》(洪茂雄著)看。這是我看的第一本歷史書,雖然沒有渲染情感的故事,卻不自覺的一直看下去。我發覺波蘭史與中學時所學的中國史、臺灣史不同,後兩者多以一個地理上的區域為討論對象,不同的民族在這個地區上興盛交替,波蘭史則幾乎從最初就是由一個民族組成,有著堅定的信仰及強大的包容力,建立起自豪的王國。面對著缺乏地理屏障的劣勢,還有世界大戰後兩大政治思想交鋒,東歐經常無奈地在紛爭中渡過,或許波蘭就是因為這份王國的自豪,讓他們在多次壓迫下仍能一再奮戰並爭取自身的自由,甚至達成多項了不起的成就,例如歷史上第二部成文憲法《五三憲法》與結合了各階級力量的團結公會。我似乎可以了解為何這本波蘭史的副標題訂為「譜寫悲壯樂章的民族」,幾經瓜分、復國,著實悲壯,但更有感觸的是「譜寫」二字,在困境下憑藉著民族的意志,以自身之力刻劃出慷慨的樂章。
17. 楊OO(歷史學系)
"在見到社科院圖書館舉辦關於維謝格拉德集團成員國的「情疫相挺」書展時,令我感到無比驚喜。我向來便對於中歐地區的歷史相當感興趣,認為波蘭立陶宛聯邦、波西米亞王國、匈牙利王國乃至於共產鐵幕下的中歐歷史皆有可歌可泣、引人入勝之處,可惜臺灣人對於這個區域的理解向來並不是很深,直到疫期間臺灣與這些國家之間的互助關係讓雙方更了解彼此。因此,我認為這個書展是認識波蘭、捷克、斯洛伐克與匈牙利等國家一個良好的契機。
觀察臺灣與中歐四國這數十年的發展,可以發現我們有許多共同點:冷戰期間我們都曾經歷一黨專政的威權統治,直到一九八○年代末期開始轉型為民主國家,當今又處在與專制政權對抗的前沿,這些歷史與經驗非常值得我們相互借鑑。這學期我正在修習波蘭文與捷克文,希望將來能夠更加深入地研究中歐歷史,並介紹給更多人們認識。我也想對這段期間幫助臺灣的中歐國家說一聲:Dziękuję / Děkuji!"
18. 許OO (經濟系)
《1771福爾摩沙:貝紐夫斯基航海日誌紀實–十八世紀㇐位匈牙利人筆下的台灣》
這本書所敘述的是一個在匈牙利非常家喻戶曉的人物,甚至還有以他為名的街道,看的時候覺得十分有趣!以往對貝紐夫斯基的印象幾乎為零,隱隱約約記得有這號人物,但不論是課本還是報章雜誌,對他的描述甚少,好像他在台灣的歷史上只是那輕輕一撇,無關輕重。
在一翻開這本書時才發現事情沒有我想得那麼簡單。即便航海日誌上有許多苗數不清、錯誤的地方,但對於研究上,學者仍然可以從那些斷簡殘編推敲出許多關於台灣的事情。這是我從未想過的,我以為這本書可能就是在談談台灣的地景風俗而已。
這本書的推出也仰賴了許多人的幫忙,雖然只是在序文與前言中簡單交代了兩三句,但想想譯者在比對貝紐夫斯基所出版的文章,考校前人的譯文,以及與匈牙利之間的聯繫等等,背後所花的時間與心力簡直是難以想像。翻閱這本書的時候心情很妙,雖然是讀著百年前匈牙利人與台灣所產生的火花,但這本書的誕生,不也是當今兩國人民不懈聯絡才能產生的嗎?貝紐夫斯基的航海日誌,至今仍航行在學海之中…… "
19. 郭OO (社科院)
"我平常很少涉獵歐洲文學,是因為這次的中歐四國書展才真正認識波蘭詩人辛波絲卡,但可惜書籍不能外借就暫時沒有細細閱讀(希望展覽時就可以外借啦不然好麻煩),後來才發現她其實蠻知名的。後來又在因緣際會下去觀賞了台大話劇社110-1的期末呈現─辛波絲卡詩選,才有機會讀了辛波絲卡的詩,總共是〈植物的沉默〉、〈在一顆小星星底下〉、〈種種可能〉、〈恐怖份子,他在注視〉這四首。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種種可能〉,在演出開始前瀏覽詩時便覺得這首最合我胃口,以下節錄一小段:
「我偏愛電影。
我偏愛貓。
我偏愛華爾塔河沿岸的橡樹。
我偏愛狄更斯勝過杜斯妥也夫斯基。
我偏愛我對人群的喜歡
勝過我對人類的愛。」
其中最讓我著迷的部分是「偏愛對人群的喜歡勝過對人類的愛」這一句話,這句話非常奇妙,因為在中文語境之中很難去辨別人群和人類有什麼不同,但非常巧妙的是,話劇社演出時的安排是除了主要演員唸中譯詩句之外,還安排了一名貌似是英語母語人士者同時唸英譯詩句,我這才知道原來是people和human的差別。我覺得自己好像也是比較喜歡人群而非總而言之,我好喜歡這些生活的片段,雖然在華語口語的語境裡我們根本不會說「我偏愛」,而是「我喜歡」。
另外,辛波絲卡在台灣於2011年出版的〈辛波絲卡〉詩集其中一位譯者是陳黎,陳黎對我來說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可能是因為他和我都是花蓮人以及聽過他讀詩的緣故XD歡迎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花蓮作家的作品,花蓮作家的數量和人口數完全不成正比的多,我猜除了壯麗的天然景觀之外,可能鄉下沒什麼娛樂所以大家都寄情於文學吧XDD
20. 許OO (經濟系)
《波蘭史 : 譜寫悲壯樂章的民族》
翻開這本書時覺得很妙,想說怎麼編排那麼有三民歷史課本的風格,結果一看,還真的是三民書局出版的,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與高中歷史重逢了。在閱讀的時候,發現有許多波蘭歷史上有許多地方都可以和台灣的歷史呼應,心情上十分震撼也十分難受。 閱讀之後才了解為什麼書名會下標「譜寫悲壯樂章」,並不單指波蘭的作曲家的作品,而是波蘭的建國簡直是風雨飄搖,原來高中歷史課上提到的那些波蘭史不過只是九牛一毛而已。以往課本上提到波蘭,多半是會跟著普奧俄等國提到,彷彿只是歷史中的小配角,而在新聞裡,波蘭往往也都只是作為「如何在強國中求生存」的範本來談論。接觸到這本書是我第一次以波蘭為主體來了解這個國家。這本書並不難懂,反而提供了我一個很好的切入來了解波瀾的歷史環境與地理位置如何形塑出這個現代國家。如果想了解波蘭,那就不能錯過這本書!
21. 陳OO (政治三)
對於此次社科院所舉辦的「情疫相挺:中歐V4知多少」書展,我認為對進一步瞭解維謝格拉德集團 (Visegrad Group)相當有幫助。從前我對Visegrad Four的印象僅停留在中歐的匈牙利與波蘭兩國,而對於前者的認知是源於之前所接待的國際學生,當時她跟我說相較於台灣,其實在某些地方他們國家的物價反而還比較低,故是一個相當適合旅遊的好去處。此外,我對於波蘭的印象則是來自知名的Youtuber—波蘭女孩x台灣男孩蜜拉士愷,該夫妻檔除了有拍攝有關波蘭的飲食文化、當地生活等,更對該國捐贈40萬劑疫苗給台灣有所著墨。因此,在此次書展過後,不但讓我學習到關於中歐—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等四國的新知,更因而對其歷史產生相當的興趣。希望在疫情結束之後,能有機會實地走訪中歐諸國,一訪其在地文化之美!